正当埃及艳后和吸血鬼真祖讨论着日后的待遇问题之际,王秋则带着简妮实地考察亚历山大港的现况。
他们考察的第一站是码头的商船。但问题是,还没走出宫殿几步路,简妮·格劳斯就热得差点中暑了。
“……呼呼呼这地方难道是烤面包炉吗?我怎么热得都快要没法呼吸了?”
她一边汗流浃背地喘着气,一边再也顾不得什么羞耻,当众脱起了身上的一件件衣裙。而四周簇拥着的埃及士兵和仆役,似乎也没有半点要回避的意思。他们连克里奥佩特拉女王的裸体都看惯了,根本不觉得贵人贵妇们当众脱衣是什么需要避讳的事情而是好奇地打量着简妮·格劳斯的各式内衣裤,还有侍女上前为她擦汗和接过衣物,一片目光炯炯之下,让脱得只剩了胸罩和蕾丝内裤的女吸血鬼猎人颇为羞涩。
“……没办法,这就是埃及……现在的气温是摄氏四十二度,你穿着那一身黑色连衣裙不是找死吗?”
由于对埃及的严酷气温早有体会,此时的王秋倒是早已换上了短裤、背心和塑料拖鞋,手里还摇着一把大蒲扇。只见他拿出一根气温计看了看,随即如此说道,“……格劳斯小姐,您在四季凉爽的英国待得久了,对埃及的气候肯定不太适应……看你这样子,只怕是没走两步就要中暑,要不还是坐轿子出去吧!”
“……哎。那就坐轿子吧……不过,让四个裸男为我抬轿……唉,还是别说了。快走吧!”
看着眼前一溜儿埃及士兵们赤胳膊露大腿只在腰间围着一条布的装扮,还有四个浑身赤|裸一|丝|不|挂的黑人轿夫,还有外面满街的裸奔族和天体营,简妮·格劳斯只觉得自己眼睛好痛,而腿脚则更软了。
于是,一众裸男裸女就簇拥着两顶带有遮阳棚的轿子昂然出宫,好似天体主义者大游行一般。
一个小时之后。站在亚历山大港的码头边,看着眼前林立的桅杆,简妮·格劳斯终于明白了这个穿越者控制之下的地中海贸易枢纽。到底是为什么会出现运力瓶颈了。
简而言之,就是这年代的地中海船舶太过于落后,无法承担大航海时代那样的庞大运量。
虽然希腊罗马时代的地中海上,航海贸易已经非常发达。但这个时代的船只依然很落后。只能以划桨而不是风力作为主要动力从远古时代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开始,古代地中海的船舶就被基本定型:船的前后两端翘起,船舷固定排桨,单桅上挂方帆,船尾两侧有一副或两副巨大的尾桨,起到舵的作用。可问题在于,它的桅杆制作得既粗糙又不科学,挂着的也是原始的单面方帆。而不是比较先进的三角帆,更没有可以灵活调节迎风角度的现代索具。所以这种商船只能顺风行驶。无法利用旁风。
从公元前2000年直到中世纪,这种桨帆船在地中海区域被沿用了三千年之久。可是严格来说,在希腊罗马的时代,这样的船舶甚至还谈不上真正的帆船,而只是带有单桅帆的划桨船而已,在有顺风时可以用风帆来代替桨手,使桨手们得到短暂的休息。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古希腊人的船只还是只能依靠人工划桨来前行。在某一层甲板或某几层甲板上,通常设有两排长长的木椅,奴隶或者是水手们并排坐在一起划动船桨。就连航行的方向也是由专人指挥,用鼓声或号声来调动这些划船的奴隶。这就意味着船的体积越大、吨位越高、速度越快,需要的划桨手就越多,每天消耗的粮食和淡水数量也就越可怕。
所以,以撞击和跳帮为主要战术的古希腊战舰,为了追求冲撞的威力,不得不拼命增加划桨座位,以至于一艘四十吨的三列桨战舰里要塞进去一百七十个划桨手和三十个士兵,船舱里挤得跟现代的东京地铁相差仿佛,在行船一天之后,舱内空气就污浊得臭不可闻。而商船为了降低运费,只得尽量减少划桨手,虽然备有船桨,但只在进出港口和长期缺乏顺风时才使用,以节省人工费的开支,但是这速度嘛……除非是乘着测算好的季风而行,否则就只能走走停停,慢得好似蜗牛了。
除此之外,船底的渗水在这时代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虽然早在几千年之前,中东地区的先民们就学会了在木质船底涂抹沥青来防渗漏,但在远离天然石油产地的希腊等地,沥青并不是那么容易取得。而桐油等其它防水涂料也没有发明,船只在长时间航行之后,船体的木头会被水浸透,大大降低性能。所以只要条件允许,船只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拖到岸上晾干,同时用植物纤维堵塞和修补那些渗水的缝隙。
如此一来,地中海上的贸易物流就变得更加缓慢,船长们能够每年出门做两次长途生意就算是勤快了。
“……哎,你能想象吗?格劳斯小姐,从亚历山大港到黎巴嫩,这么短的一点路程,这个时代的商船竟然要走走停停地航行上一个月!理由是风向不顺和必须定期靠岸修船!”
王秋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抱怨说,“……除了速度太慢之外,船只的数量也很不足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原本曾经拥有一支五百艘船的商船队,可是却在庞培和凯撒的混战之中被烧了精光。之后花了大半年时间,才勉强购买到了大约三十艘船,期间还因为风浪和海盗而损失了几艘……如今偌大一个亚历山大港,居然平均每星期才有一艘商船进出。这物流速度可真是够呛。各种商品是卖不出去,也运不进来……”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商船的体型也太小了吧!”简妮指着面前的几艘“小船”。摇着脑袋说道,“……我曾经在泰晤士河上参观过纳尔逊勋爵的胜利号风帆战舰,当时就觉得这么一艘小船怎么看都不气派,但是看了你这边的港口之后……我才发现,纳尔逊勋爵的胜利号已经算是巨舰了!”
在希腊罗马时代,由于龙骨和梁架的强度要求,船只的长度通常不能超过五十米。而吨位自然也很有限。比如说,希腊人的三列桨战舰排水量平均不过四十吨到五十吨,两百吨的运输船就已经称得上是巨舰了。而目前亚历山大港最大的一艘商船。排水量只有大约一百五十吨,而运货量则只有一百吨。
但这并不是古人不想把船只造得更大,而是受到了技术条件的限制,比如说。埃及的托勒密四世为了炫耀气派。就曾经建造了一条四十桨巨舰。它有280腕尺(约130米)长、48腕尺(约22米)高,载有400名水手、4000名桨手,甲板上可容纳3000名战士。这几乎相当于现代世界一艘航母的载员量了。
可是,这条船与其说是用于实战,倒不如说是用于炫耀王室的富裕,它差不多就像是一座固定在岸边的大厦。自从建成下水以来,很少有人敢把它开出港口因为船体造得太大,木质梁架结构的强度跟不上。导致这艘看似威风凛凛的巨舰,其实却好像玻璃一样脆弱。出海之后稍微遇到一点风浪就会散架。
所以,这艘华而不实、既不能打仗也不能运货的巨舰,在历史上就犹如昙花一现,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地中海上的商人、海军和海盗们,还是只能用他们那些几十吨到一两百吨的小船彼此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