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位从赣南闽西山沟沟中走出来的红军战士们眼里,村舍相望、人烟稠密的上海郊区,已经称得上是繁华富庶之地。但在诸位穿越者看来,依然是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破败、衰颓和凋敝。
“……从这裏一眼看过去,似乎比传说中的印度贫民窟还要糟糕……”马彤学姐嘀咕说。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同样也没有放过苦难深重的旧中国……相反,随着欧美列强的经济恶化,国门失守的中华大地进一步成了转嫁危机的牺牲品,在经济上受到沉重打击。
首先是外国的工业品和农产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导致贸易逆差大幅上升,在1932年达到8.6亿元,为近代历史之冠。其次是由于没有农业保护政策,中国农民在外国粮食竞争之下大批破产,全国超过半数农户严重负债,阶级矛盾极度激化,工农红军的力量因此在农村得到了迅速扩张。第三是让中国民族工业遭到了极为致命的打击——经济危机发生后,西方列强为转嫁经济危机,一方面援引不平等条约向中国输入资本,纷纷在华设厂,企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加紧向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另一方面,各国奉行“各自求生”,“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让中国的民族工业企业出口困难。
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原本就处于幼稚期的民族工业,根本无法与成熟的外资企业相抗衡。很多民族企业陷入窘境,奄奄一息……为了提升与外国资本的竞争能力。民族资产阶级通过兼并、联营等活动,不断集中和扩展产业资本。积蓄民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力量。但问题是,民族资本主义的挣扎最终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敌不过帝国主义列强和国民党“四大家族”买办势力的内外夹攻……
更可怕的是,就在农村破产、城市失业的同时,一场又一场的水旱灾害还在不断袭击着苏北、中原和湖广的乡村地区,各地的水利设施又因为战乱动荡而长期失修,从而进一步增加了灾难的破坏力。
在上海郊野的乡村,到处可见那些外地涌入上海的逃荒难民,他们或许是被上海滩十里洋场灯红酒绿、遍地黄金的繁华传言所引诱。想要在这大上海谋一碗饭吃,却不知上海也不是什么乐土——到1934年底,仅上海一地就已有至少上千家企业倒闭,失业人数更是达到了六十万之多……于是,沿着通往上海的几条主要公路和铁路,随处可见逃荒难民的简陋窝棚。由于找不到工作和落脚地,他们只好流落在附近的村头巷尾、郊野田埂、轨道沟穴之旁,人人骨瘦如柴,啼饥号寒。嗷嗷待哺。到处哭声震天,饿殍载道,窝棚内外蚊蝇成群,便溺满地。一幅惨绝人寰的情景,简直是使人目不忍睹。
而附近那些上海郊区的本地人,却是一副司空见惯的麻木表情——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几乎每隔两年都要闹一拨流民,早已耗尽了他们有限的怜悯之心……更何况。他们的境况也没比难民们好上多少,同样有好些人已经负债累累。即将失地沦为赤贫,甚至一辈子也穿不到一件新衣服,吃不到一餐肉……
——生在这样一个无限悲哀的年代,凡是心中有着国家和民族的人,恐怕都难免会感到愤懑悲凉。而一般的普通人看着这个社会的前途未来,似乎更是只觉得黑暗茫茫、难见曙光。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正是因为这样水深火热的极度苦难,把活不下去的人民都驱赶到了革命的红旗之下,从而为革命事业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燃料,让革命的火种无论如何镇压也无法熄灭……
※※※※※※
12月24日黄昏时分,上海西郊安亭镇外,吴淞江畔。
浊浪翻腾的江堤旁边,一座破旧土地庙的土墙缝隙里,透出了些许烟雾和光亮——在这间虫蛀鼠咬、梁倒门塌,只剩三面墙的破烂“屋子”里,几个孩子围在一堆火的四面,火堆里的树枝、稻草燃烧着,冒出一团团呛人的烟火。这些孩子的衣裳全都又脏又破,上面满是厚厚的泥污,还有人索性披着麻袋片。
虽说此时正值寒冬,他们大多数依然赤着脚,脚趾间早就被泥污填满了,甚至那些泥污都变成了黑色、一块块的糊在他们的脚上,只有在一个女孩子的脚上,才用破绳子系了块破布,勉强看起来算是鞋了。
——这是一群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就像《三毛流浪记》里的三毛一样。
唯一的不同在于,三毛好歹还能混进上海滩的十里洋场,而他们却在郊外就被迫停下了脚步。
没办法,如今这年头,全中国到处都是战火纷飞、天灾人祸,大江南北不知有多少失去了父母的流浪儿——也许,他们是在随着家人一起逃荒要饭的时候,不幸跟父母中途失散;也许,他们的父母早已被土匪和兵痞杀死,侥幸逃生的孩子不得不独自流浪;也许,他们的父母因为种种缘故,比如说一袋救命的粮食,不得不卖掉了自己的孩子……反正,对于这些尝尽世间艰辛悲苦的流浪儿童来说,他们的短暂人生之中已经遭受了太多太多的苦难,甚至远远超过了那些成年的流民。
眼下这座荒废无人的破庙里,这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们之所以会聚在一起,纯粹是为了自保——昔日那些颠沛流离、九死一生的流浪经历,早已用最残酷的形式告诉他们,若是被那些黑心肠烂肚皮的积年老乞丐骗去同住,就将会发生什么:也许在老乞丐饿极了的时候,他们会变成破瓦罐里的一锅肉汤;也许在老乞丐们需要“道具”的时候。他们会被打断胳膊、挖掉眼睛,扮成老乞丐的儿孙。拖到街头骗人施舍银钱;如果是年幼的女童和俊俏的小男孩,或许还会先给一帮人轮流糟蹋了。然后再卖到妓院里!
因此,这些孩子们堪称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流浪生涯,使得看尽了世间丑恶的他们不会去相信任何人——除了自己一样同病相怜的小乞丐。此时,这些孩子的绝境让火光照得一览无遗,他们的脸上满是疲惫之色,腹中的饥饿使得他们很难睡着,他们只是一群没有未来的孩子,命中注定不知所终……眼下又是一个万物肃杀的寒冬悄然降临,不知会有多少人会在某个饥寒交迫的夜晚里。无声无息地饿死冻死……
迎着呼啸的冷风,坐在缺乏热度的火堆边,仰望着西边徐徐落下的嫣红夕阳,张小喜一边抱着胳膊哆哆嗦嗦,一边拾掇着大家搜集来的一点“食物”,准备烧汤——跟其他的流浪儿童一样,张小喜也是一身破破烂烂,个子又廋又小,一头乱蓬蓬的头发。满是积垢和灰土的面庞,几乎很难看得出来是男是女。
对于大多数的流浪儿来说,冬天是最难熬的——这个季节的田野里几乎搜集不到野菜,所以今天他们五个人的晚餐只有几只剥了皮的老鼠。外加刚刚讨到的半个杂粮饼……她小心翼翼地把半个饼子撕成五份,丢到五个破瓦罐里,再往每个破瓦罐里丢进一只剥了皮的老鼠。灌进清水架到火上烧煮。看着同伴们面黄肌瘦、骨瘦如柴的模样,默默地听着他们叽叽喳喳的说话声。张小喜不由得感到心中一酸。
——天气越来越冷,吃的越来越少。前天夜里已经冻死了一个同伴,剩下的人还能熬过这个冬天吗?
但是,除了像这样有一天没一天地熬下去之外,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江西那个无情无义的家是回不去了——今年才十二岁的张小喜姑娘,是被亲爹卖到了妓院,再从上海妓院里逃出来的。想要进城里找个活计做,也没有门路,更找不到人作保,还担心被老鸨绑回去,而且如今世道不好,厂子里都不招工……
唉,肚子饿得好难受,可真的是没什么能吃的了……咱就是注定要死,也想要当个饱死鬼啊!
正当她摸着咕咕叫的肚子,满脑子的忧虑和愁绪之际,却惊讶地看到远处的道路尽头,腾起了一团团飞扬的尘土……不多会儿,一辆又一辆装满了士兵的卡车,在两辆步兵战车的引导之下,隆隆呼啸着奔向吴淞江畔的这座小破庙,车头上那一面面金黄色镰刀锤子图案的小红旗,在夕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没等看傻了的张小喜姑娘反应过来,这支从未见过的庞大车队,就在荒草丛生的庙门前相继停下,然后一队队头戴钢盔、身穿迷彩服或军大衣的士兵相继跳下卡车,举着各式长枪短枪,警惕地冲进了庙里。
他们不仅在第一时间控制了土地庙,还同时派人占领了破庙附近的所有制高点。甚至分出几个人七手八脚地抬着两门无后坐力炮上了江堤,监视河道,另外一些人则把一箱箱的炮弹卸了下来,剩下的士兵则或坐或蹲在地上,自顾自地仔细检查着手中的武器弹药。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戴着圆圆眼镜的“斯文人”,在给士兵做战前动员,“……同志们,我们现在已经踏进了上海的地界!希望大家继续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切实执行好‘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政策,让上海的人民群众见识一下什么叫威武之师,文明之师……”
——这就是……传说中帮穷人打天下的泥腿子赤匪?怎么居然会如此洋气?!张小喜不可置信地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