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有田,还蛮多的。
根据唐授田制,壮男子授田八十亩,老人授田减半,如果户主是孤寡女子则三十亩。
但田是田,其中分永业田,和分口田,分口田你死后,官府要回收的,永业田才是可以自由买卖,以及决定种什么东西的。
老李家有永业田一百二十亩,都在户主老爷子手上,再困难没卖过田,口分田有一百六十亩,是老爷子,老爹,老娘,叔叔的分口田。
分口田只能种粮食。
粮食要交税。
男丁一年两石,交布二丈,满十五岁就要交,交够四十年就不用交了,往后可能会变短,但皇帝还没有减免。
家里就有四个人要交,没错李戚氏也有税要交。
丁口税是人头税。
然后还有田税,看你家有多少亩田,又叫赋税,这不多,但也一一样大开支。
还有户税,就不是按人口了,是按户,分户有好处,可以分到一块宅基地,可以建房子,也可以买更多的田。
但老李家明显没有到分户的时候。
老李家一部分田自己种,一部分田租给官府种,官府会叫犯了轻罪,或者一些外地流刑发配的百姓去种这种田。
虽然看似田多,但是产量少啊!
上等田一亩才产三百多斤粮食,两石多一点,好一点的三石,但那是上田,是肥田,还要精耕细作。
堆肥种田在宋朝时候形成,南宋时候已经比较完善,那时候屎尿还可以卖钱,街上还有公共厕所。
唐朝没有。
而且说是有这么多粮食,但晒谷之后又会轻一些,还要留种,种粮就要留下许多来,毕竟唐朝种田没有育苗,都是直接撒种子的,很容易被鸟兽吃掉,还有各种杂草要人工清理,所以粮食除去交税,除去留种,真心不能留下太多做口粮。
留下做口粮也要舂米,许多糠麸,所谓糟糠之妻,就是舂米不仔细,导致吃饭有许多糠的老婆,不过一般用于自谦。
麸皮也是有用的,可以用来喂马,喂牛,喂羊……
老李家就有一头牛,不过不在这裏,不过有匹马是在这裏的,但老爷子舍不得它干农活,吃得比李郸道精贵,不过它能赚钱,驿站有时候会借用他,县官老爷有时候也会派衙役过来借马,撑场面,虽然它老了,已经不能上战场了。
还有两只羊,也不在这边,这裏是城里,要到城外,田边,用来干活休息的农房中去,一般是李郸道担起这个责任,带着丫丫小妹。
李家有书,传家宝,全家家产卖了都没这几本书值钱,也算耕读世家。
一本论语。
有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的重要性。
还有春秋,诗经但春秋不全,诗经也不全。
老爷子计划一年买一本书,可惜没有计划成功,几年都是勉强过活,精打细算。
但至少李福德成了读书人,老爷子把他安排到了四门馆读书去了。
“隔壁陈家已经揭不开锅了,开始典当他老婆的首饰了,一共也没两件银器。”李戚氏叹了口气。
老爷子道:“等晚上,给他们家送升米去,咳…,当年陈再崇和老子我一个队的,可惜了,咳…,我回来了,他没回来,他们夫妻俩又新丧了幼子……着实可怜,现在快太平了,帮衬着一些,叫他们渡过难关。”
李福成点头:“明日要去药肆进些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