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性情:关于SEX与LOVE的琐语(1 / 2)

尘境心影录 史遇春 2042 字 2022-12-20

</p>

作者:史遇春&lt;/p&gt;

一&lt;/p&gt;

《啁啾漫记》中有云:&lt;/p&gt;

魏叔子先生自言生平未尝蹈邪淫事,而淫念触地而发。&lt;/p&gt;

如果《啁啾漫记》所载属实,那么,毫无疑问,魏叔子关于性情的说法,一定是直视本心、一定是肺腑之语。&lt;/p&gt;

在礼教依然占统治地位的当时,魏叔子的这种言语,可以说是性情之真的自然流露,不假掩饰,不事造作。&lt;/p&gt;

记得有一对联如下:&lt;/p&gt;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lt;/p&gt;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终古少完人。&lt;/p&gt;

这一对联的下联,其间的意思,与上文魏叔子的言语,多有暗合之处。&lt;/p&gt;

这也是从一个正常的视角来剖析或者说评判了所有人。&lt;/p&gt;

说白了,几乎所有的人心中都藏有一只野兽。这野兽,说重一点,它是卑鄙的、淫邪的、肮脏的、下流的;说轻了,它是不合礼教、或者违反道德的。只要你没有让这无形的心兽化作有为的真魔,那么,在心理或者道德的角度上,你可以因为心兽的奔驰而默然自责。但是,面对公众,因为心兽的踪迹无处可寻,虽然你的想法、念头可能很不堪,但是,只要没有成为实际行动,仍然在许可的范围之内。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状况是人人有之的,所以,不须苛责任何人。&lt;/p&gt;

说到这里,关于“性情之辨”的含义,至少在我,已经明了,这里的“性情”,是狭义的“性”与“情”两个方面,不是普通所认知的“性情”。&lt;/p&gt;

这里的性,与英文的sex接近;&lt;/p&gt;

这里的情,跟英文的love类似。&lt;/p&gt;

在礼教大行的传统中国,“性”和“情”都是受限制的。或许,你会提到“才子佳人”,这也是事实。但是,仔细想想,以前的朝廷把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定调为“诲淫”,你就会知道,今人所迷醉的“爱情”,在以往的时代是被无情打压的。&lt;/p&gt;

在压抑至数千年之后,忽然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与影响,人们慢慢发现,原来,“情”并不是洪水,“性”也不时猛兽。于是,关于性情的事,在没有触及法规条例,大家都开始得心应手、自如运用的时候,出现了许多新的动态。&lt;/p&gt;

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很多时候,很多人在还没有完全真正了解西方人的性情观念的时候,就已经振振有词地援引西方为典范,为自己的行止做注脚了。&lt;/p&gt;

社会上流行的“一夜情”、“网络恋情”,很多时候,被真假卫道士们冠以“滥情”的恶名。这里面,有多少情,不得而知,这里面,包含不少性,倒是事实、应该没有人会否认。&lt;/p&gt;

有人说,这是一个“滥情”的时代,似乎,这个时代到处都流溢着各种情一样。其实,恰恰相反,这个时代太缺少情。所谓的“滥情”,不过是一种貌似情感泛滥实则情爱空乏的现象而已。&lt;/p&gt;

既如上所述,该如何来解读性情呢?&lt;/p&gt;

二&lt;/p&gt;

先说“情”吧!这情,也就是前文已经界定的英文love,可以称之为爱,也可以叫□□情。&lt;/p&gt;

这个“情”,不能一概而论,按照我得想法,可以将其分为两种:&lt;/p&gt;

一种是“出尘之爱”;&lt;/p&gt;

一种是“世俗之情”。&lt;/p&gt;

第一种情,既然谓之“出尘之爱”,其间便必然没有人间烟火的味道,它只存在于精神空间,不沾染些微尘埃。这中“情”,一旦与柴米油盐酱醋茶有涉,必定会黯然失色,堕入凡尘。&lt;/p&gt;

因为这一种情爱不预设任何条件,不考虑任何立场,只是两心相悦,两身相许,所以,它也就没有年龄、财产、容貌……等等的论争。&lt;/p&gt;

试问,俗世中有“出尘之爱”么?&lt;/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