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伏羲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
庙宇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共有四进大院,雄伟恢弘。
庙内楼宇大厦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等。
其中,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五所建筑沿纵轴依次排列。
主祭场就设在先天殿,先天殿基本上位于羲皇庙的正中偏后一些,是羲皇庙的主体建筑。
殿内有伏羲彩塑巨像一尊。
藻井顶棚正中绘制太极河洛八卦图,四周等分为六十四格,内刻绘六十四卦图。
庙内共种植古柏六十四株,象征伏羲六十四卦之数,可惜枯死九株,还剩五十五株。
大门内侧东西墙角植有古槐,皆合抱,相传为唐代种植。
伏羲庙在数十年之前还受到保护,庙宇楼宇殿堂没有受损。
崇祯年间,天灾人祸不断,流贼四起,庙宇一度成为流民遮风避雨之所,破败严重。
庙内九株枯死古柏,有四株都被避难落脚于此的流民砍伐当做劈柴烧掉了。
先天殿以及彩塑巨像均遭受不同程度损毁,想要恢复原状,难度极大。
在姬国卿提议下,革命指挥部计划此后对羲皇庙进行修葺。
彩塑泥胎巨像换成纯铜浇铸(当然是空心,壁厚顶多两厘米),表面进行鎏金或者镀金。
庙宇能够修葺到什么程度,没有具体时间表,铜铸神像,期限是一年,也就是明年这个时候再次进行公祭大典时,太极殿内必须换成铜像。
这次公祭,主祭是八十二岁的朱之钎,参祭是姬国卿和于庭弼,司仪是七十八岁的朱徵镞。
在三人面前两丈多高的巨像面前,摆着一张阔大的供桌,桌上已经摆着大(牛头、羊头、猪头)小(整鸡、整鸭、整兔)三牲和各种面点粿品。
朱之钎、姬国卿、于庭弼三人分主次位置站定并由朱之钎将圆径约寸许的香点燃插在香炉中,姬国卿和于庭弼跟着点燃手中捧着的大香插在香炉中后,朱徵镞高声咏唱道:“献爵——”
穿着传统大红色服侍的,经过三个多月培训,身材高低、胖瘦都相差无几的仪仗队革命军战士呈上青铜盘、青铜樽、青铜爵(最近按照古制命农具公司铸造的),朱之钎作为主祭,率先接过斟满了酒浆的青铜爵,恭敬地对着巨像施上一礼,然后将酒浆倾注于巨像脚下。
姬国卿、于庭弼二人学着朱之钎的样子,都从仪仗队战士呈过的青铜盘中端过青铜爵敬献了酒浆。
朱之钎回身从青铜樽中往青铜爵中斟满酒浆,再次施礼敬献酒浆,如此再三,以应酒过三巡之意。
献花——
这个环节是姬国卿提出的,因为革命区的几处烈士陵园,到了清明节这天,公祭时都有献花这一环节,姬国卿也将这个仪式带入到公祭羲皇大典中。
呈酒的仪仗兵退去后,是六名衣着光鲜整齐的抬着花篮的仪仗兵(花篮的设计和鲜花的颜色、种类、数量都是姬国卿制定的)。
六名仪仗兵两两来到主祭、参祭面前,将花篮端正地放置在三人面前,先由朱之钎捧着花篮在前,姬国卿和于庭弼在后,步履缓慢地走到巨像脚下,将花篮摆放在地上。
恭读祭文——
朱徵镞唱诵了接下来的礼仪程序。(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