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祭拜伏羲,将旗帜中心位置绘制上太极图,就等于是向天下宣扬自己代表“人祖爷”来治理天下。
“人祖爷”伏羲在《尚书大传》排在第二位(遂人、伏羲、神农)代表地皇;在《风俗通义》中排在第一位(伏羲、女娲、神农);《白虎通义》中排在第一(伏羲、祝融、神农);《通鉴外记》中排在第一(伏羲、神农、共工);民间传说排在最末(盘古、女娲、伏羲);《帝王世纪》、《古微书》中排在第一(伏羲、神农、黄帝)。
按照“三皇五帝”中三皇(天皇、地皇、人皇)的排序,伏羲最多的被称为“天皇”(切莫跟小日本的混为一谈)。
姬国卿突发奇想,也刚好由于天水市这里有现成的伏羲庙,于是就死皮赖脸地将自己跟伏羲绑定到了一起。
原本的五色彩条旗,中间加上太极图后,乍看极不顺眼。
经过姬国卿解释,绿色代表“木”、红色代表“火”、白色代表“金”、黄色代表“土”、蓝色代表“水”之后,金木水火土五行跟太极两仪就比较般配,可以充分代表华夏文明。
大张旗鼓地祭拜伏羲,并把旗帜中心添加上代表伏羲的图案,就等于是把太极图和五行当做了自己的“图腾”,自己的“顶头上司”就是伏羲,自己所做的一切代表的都是“天皇伏羲”的神意。
本来就有“神仙点化”的光环,此时将自己跟伏羲“绑定”,就等于向世人宣告,点化自己的那个大神就是“天皇伏羲”。
有了“伏羲”这样一个“靠山”,看以后谁还敢阻碍革命?
这大旗扯得,太有点不靠谱了!
回到革命指挥部后,朱之钎累倒了。
被姬国卿推到如此重要的“岗位”上,尤其是发觉点化姬国卿的那个大神就是“天皇伏羲”后,朱之钎更加觉得受宠若惊了。
自己的祖先虽然是当世皇帝,但不管怎么说都是人。跟点化姬国卿的大神“天皇伏羲”相比,那就差得老远了。
世上的朝代不断更迭,皇帝可以有很多,而“天皇伏羲”只有一个。
被姬国卿委以重任,朱之钎一直是战战兢兢,生怕自己哪里有错,被人抓住了把柄,“弹劾”下台那就丢脸丢大发了。
一直小心翼翼、谨小慎微的朱之钎,毕竟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能够支撑多久?
即便是被姬国卿强行劝慰到了病床上,朱之钎仍把“国事”放在首位,不停询问服侍自己的通讯兵西征军胜负如何,各地春耕进行得如何,天水市渭河大桥建得怎样……
参加了苏横女儿的弥月汤饼会后,朱之钎这个老人终于熬不下去,非常留恋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按照朱之钎生前遗愿,将之葬在了西汉县北部高塬烈士陵园内。
跟刘大壮享受的葬礼规格一样,棺椁用革命军的旗帜覆盖着,由仪仗兵抬着送到陵园,姬国卿亲自悼念悼词,亲自拿起铁锹铲起第一锹黄土将棺椁覆盖。
在姬国卿心中,朱之钎其实是被自己给累死的,自己欠这个老人很多。
坟茔堆起、墓碑树立后,姬国卿终于忍不住内心愧疚和悲痛,跪倒在墓碑前抚碑痛哭起来。
其他送葬人员见到姬国卿抚碑大哭,都跟着哭了起来。
这是姬国卿来到这个时代后第二次悲从中来,忍不住痛哭流涕。
自二月中旬以来,贺珍所部罗岱、党孟安、郭登先等先后攻占凤翔、郿县,清军将领武大定、石国玺、宝鸡县令高汝砺纷纷举兵反正,相应贺珍。
随后,汉中、关中联军杀死满清总兵何世元,拥兵约十万。
满清、南明、大西均为之震动。
时下,贺珍正联络夔东鄂西“定武政权”会师陕南,意图攻占兴安府(安康)。
贺珍在关中取得如此作战成果,是贺珍始料所不及的。
两个月前出兵关中的三万人马,不但没有遭受多少损失,还短短两个月时间增长到了十万人马。
尤其是杀死了满清留守关中的总兵何世元,让贺珍自信心得到空前膨胀。
自满清入关以来,杀死清军总兵,可能是汉人杀死的满清最大官职。
本来,孙守法从革命区回到汉中后,将姬国卿的一番话说给了贺珍,贺珍觉得姬国卿剖析颇有道理,有点动摇了,想放弃关中,退守汉中,并逐步向革命军靠拢,最终投靠于革命军麾下。(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