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正是多了这样一层考虑,杨展来到眉山时,并没有立刻跟眉山独立旅交战,而是选择了谈判。
杨展老成持重,他也要为自己的后路多想一想。
不管未来这天下属于谁的,反正不是他杨展的,杨展必须为自己的未来找寻到一棵能够安稳乘凉的大树。
之前从来没有跟革命军打过交道,对革命军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先到眉山城下劝降眉山独立旅,其实是杨展的试探之着,他要看看眉山独立旅怎么应对。
几个回合过招后,给杨展的感觉就是,革命军是个头脑清晰、狡诈机变的队伍。
这样的队伍,其实是最难对付的。
偏偏这样的队伍,口口声声还把百姓了、民族大义了摆在最前面,让人无从反驳。
见识到了这样的革命军后,说实话杨展是非常不愿意跟革命军作战的。
老成持重、饱经世故的杨展知道,想要夺取天下,不是忠肝义胆、豪气干云的大英雄、大豪杰能够做到的。
在众多的心怀鬼胎、尔虞我诈的竞争对手中最后胜出,靠的是自己比其他人更奸诈,奸诈到让人佩服和敬仰的地步。
仅仅的几个回合,杨展就从革命军这里看到了这样的潜质,想要逐鹿中原、问鼎天下,就必须有着清晰的思路和机变狡诈的手段。
老实人和正直的人想要夺取天下,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张山娃不到自己营寨中,不但没有让杨展小看了张山娃,反而让杨展更加佩服张山娃了。
自古“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小偷小摸、规规矩矩的永远成不了大事,成就大事的都是大奸大滑之人,这样的人时无法用“仁义道德”去衡量和评判的。
杨展乃武进士出身,韬略自然不凡,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在乐山、眉山一带屡败张献忠,逼迫张献忠放弃这一带退回到成都。
杨展知道,战争这玩意儿跟人数的多少有关系,但关系并不大。
张献忠不是号称有百万大军吗?
还不是被自己的两三万人打得节节败退?
其一,张献忠的百万大军中,绝大多数都是充数的流民,真正具备一定战斗力的不过十分之一,也就是十万人左右。
其二,张献忠的这十万人马,还要分守各地,一直跟自己作战的其实也就只有七八千人具备一定的战斗力,其他的四五万人基本上都是壮大声威的。
自己能够把张献忠打得节节败退,并不能说自己在四川这一带就可以横行无忌了。
眉山县城的革命军虽然只有数千人,说不定人家个个武艺精纯、弓马娴熟,战时可以以一当十。
再说,人家占据城池之利,属于防守一方,本来就可以让士卒们发挥出以一当十的作用来。
自己率领的这两万人马,可以说是自己多年来积攒的全部家底了。如果将这些人撂在眉山县城,以后谁来保护自己,谁来保护自己的家庭?
在这个乱世,手底下没有忠心且武勇的人,就等于将性命交到了别人手中(完全的军阀心态)。
如果能跟眉山的革命军不作战,眉山的革命军肯听自己的,那是最好的一种结果。
就算眉山的革命军不听自己的,他们肯与自己合作,或者说成为一种联盟,自己杨展背后不就又多了一座靠山了吗?
兔子还要求挖掘出三个出口呢,杨展不可能单在“大明”这棵歪脖树上吊死!
眉山革命军的狡诈,杨展是见识到了,也是杨展愿意看到的。
可是,这样的话怎么跟麾下将士们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