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漏网之鱼(2 / 2)

冲囍 桂仁 1589 字 7个月前

众人告退了出来,孟子瞻才道:“年纪大的人总喜欢说些有的没的,若是有些不妥之处,还请不要见怪。”

赵成材想着可能这些事也在他耳边唠叨过,不过看孟子瞻这态度,也是有些无可奈何的。便不再答话,给他添堵。媳妇教过,有时候,装糊涂也是一门学问。

带他们出来,孟子瞻要进屋更衣。没请他们坐下,却让书童带他们进了家中的藏书楼,“你们也不是外人,用不着那些虚礼,既然来了,不如去瞧瞧有什么用得着的书,倒比请你们干坐着强,我一会儿就过来相陪。”

这样自然最好,杜聿寒也觉得这个小孟大人爽直率真,比老孟他们有趣多了。只赵成材觉得有些蹊跷,固然孟子瞻是一番好意,可这么短短的时间让他们去藏书楼能挑出什么好书来?还是说,他其实别有用意?

孟家的藏书楼共有三层,百年世家传承,非比寻常。专司管书的小童一一跟他们介绍着各部藏书,许多传闻中的古籍珍本这裏都有收纳。

杜聿寒是爱书之人,一进去就喜得心花怒放,两只眼睛都不够瞧了。但赵成材心中有事,没去看书,倒是注意打量着屋里的环境,揣测着孟子瞻的真实用意。

不多时,他就发现了,有人在暗中偷窥着他们,那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但就是能感觉得到。

会是谁呢?赵成材心裏头琢磨着,自己又没有得罪孟子瞻的地方。那为什么不能光明正大地出来相见呢?

很快,这个答案孟子瞻就亲自来告诉他了。

换了常服的他显得更加平易近人些,看了一眼被书童特意引开的杜聿寒,低低在赵成材耳边轻语,“随我上去。”

赵成材信他,毫不迟疑地跟着他上了三楼,孟子瞻才轻声唤道:“小姑娘,出来吧,你要找的是他吧?”

角落里窸窸窣窣一阵轻响,一个瘦削的小身影钻了出来。

赵成材一看见那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就知道,方才正是她在楼上窥视着他,可这小姑娘是谁呢?他怎么不认得?

可小丫头一见着赵成材就似瞧见亲人一般,瘪着嘴要哭,孟子瞻却作个噤声的动作,“别出声,下头有人。”

小丫头使劲点了点头,上前拉着赵成材的衣袖,强忍着抽搐,极低极低的声音问:“您是赵先生,我们从前见过,你和你娘子来找过嬷嬷的,你不记得我了吗?”

啊,赵成材想了起来,这不是祝嬷嬷家看门的小姑娘吗?事隔一年,小女孩长大了好些,所以一时没认出来。可一想起来,他却差点惊呼出声,“你们那儿不是被……你是怎么逃出来的?”

小丫头抽抽噎噎,算是说清了始末。

原来那夜晏太爷和晏夫人突然故去时,祝嬷嬷趁着府中闹得人仰马翻之际回了趟家,交给了她一样信物。当时就约定好了,如果祝嬷嬷每日可以按时回家便罢,如果哪天到了时辰仍未能回来,就让她立即带着东西逃命,想法送给少爷去。

小姑娘不认得晏博文,可她见过赵成材夫妻。知道他们两口子靠得住,祝嬷嬷便交待小姑娘,要是到时她真的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就让小姑娘赶紧想法先找到赵成材,再联络晏博文。

祝嬷嬷老于世故,知道单凭这么个小丫头决计不能成事,可赵成材上回来的时候,住过孟府。而孟府和晏府不和,又是尽人皆知的事情,两家旗鼓相当,晏博斋再狂妄大胆,也不敢闹到孟家来。

于是,祝嬷嬷就大胆地出了一个主意,让小姑娘在出事之后来投奔孟府。她算计得很准,到时就让小姑娘说是他们在京城故人的孩子。孟府对这么一个小孩子未必会留心,说不定就能帮上忙。

那日祝嬷嬷死后,邱胜带着家丁到胡同里来抄她们的家,小姑娘早得了祝嬷嬷的吩咐,成天都把信物带在身上,一见势头不对,当即就跑来了孟府。却不敢贸然进去,只是躲在屋檐之下,等到晚上孟子瞻回来,见这小丫头有些古怪,上前问话,才知她要找赵成材。

可再多问一句,这小姑娘就死活不肯讲了。

孟子瞻那是多精明的人?赵家明明有赵玉莲在京城,这小姑娘却不去找,肯定是有问题的。看她服饰和举止,一眼便知是大家子的丫头。那赵成材在京城里还有关系的是谁呢?娄府绝无可能那便只有晏博文所在的晏府了。而晏府正好又出了事,他便也没有声张,把这小姑娘收留在了府里,只说是捡来的个丫头,连在孟老爷他们面前都隐瞒了她的真实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