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孙传庭率大军一路尾随着北撤的清军而去的时候,乾清宫里的朱由检已经在筹谋收复失土之后的发展蓝图了。
由于关外战事的奏报每日都会由快马急递至京城,所以虽未亲临战阵,但朱由检对于当前的战事进展了如指掌,同时,他也对这场事关大明未来国运的战役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在统帅、军心士气、兵力武备、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均占有巨大优势的背景下,这场决战没有理由失败,现在他要思考的是如何善后的问题。
首先,蓟辽总督这个职差要取消,孙传庭卸任回京后将会入阁,与他同时入阁的还会有卢象升、陈奇瑜、杨嗣昌三人。
辽东地区改为辽宁行省,与关内其他行省一样,设立巡抚和左右布政使以及其他有司,邱民仰将会成为第一任的辽宁省巡抚,布政使将会由内阁推举。
其次,整个战役结束之后的人员安置问题。
原先八旗名下的汉人包衣倒是好说,只要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还是就地安插,然后设置府县管理他们即可。
重要的是那些八旗旗丁以及依附过来的蒙古部落如何安置的问题。
八旗存活的人口将会被打散后内迁,分别安置于各行省内,每个村落不准超过五户,不准单独设村安置,这样可以有效的管控和防止以后不必要的麻烦。
这主要牵扯到最后能有多少八旗人口的问题。
按照朱由检的分析,现在八旗的总人口不足百万,总人口大概也就在五十万到八十万之间,而这场持续了数月的大战后,这个总人口数还会下降一大块。
战争是残酷和泯灭人性地,人性的阴暗面在其中会被无限放大。
尽管朱由检已经下令,除了战场上之外,官军不得无故伤害任何对自己无害者,但很多时候这个命令会在特殊情况下会被士卒们有意无意地忽视掉。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这个时期的军队还做不到后世那样的对百姓秋毫无犯。
而蒙古部落的安插就有些麻烦了,插汉部、科尔沁部、土默特部等部族肯定要打散,但由于这些部族特有的流动性,使得管理上会相当棘手。
这个问题交给内阁吧,自己暂时还没有想到什么好主意。
迁移八旗人口将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好在有收复后的巨量收获可以相抵,这个问题可以忽略不计。
其三,战后将官士卒的升赏以及保留多少军队的问题。
在国内外安全局势已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朱由检准备采取精兵策略,实边虚内,在大明境内水陆要冲及要害处驻扎精兵,以应对有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兵贵精不贵多。
历史上的大明坐拥一百多万大军,照样没能经得住流贼和建奴的打击。
至于给立功士卒的赏赐,无非就是金银田地。
对于面积广阔的辽东地区,田地根本不缺,缺的是人,只要水利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后世的东北大粮仓会提前出现在神州大地上。
升擢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大事。
朱由检打算接着大胜之际,提高武将的地位,改变以往以文制武的传统陋习,恢复文武各司其责的最佳朝堂格局。
恢复五军都督府,兵部侍郎由勋贵或武将担任,开办讲武堂,在中低级将官中普及识字率等,这一系列举措就是朱由检想要实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