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六月,夏收时节刚刚过去,北直隶巨鹿县贾庄宽阔平整的场院里一片繁忙热闹的景象,男女老少正趁着夏日昼长夜短、傍晚时分没有日晒的时候,忙着给自家新收的麦子打场脱粒。
丰收带来的喜悦在高温下酝酿着、发酵着,所有人的脸上都是发自内心的笑容,大人们一边挥汗如雨的忙碌着,一边大声说笑着,三五成群的孩童相互追逐着、嬉笑打闹着,欢乐的气氛着向四下蔓延开来。
也难怪农户们如此的开心,因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在朝廷投巨资打造的水利设施灌溉下,在地方官府依据司农寺印制的农田增收手册的指导下,华北平原已经是连续第三年丰收了。
就拿贾庄这个只有不到八百丁口的小村庄来说,大多户均二十亩上下的田地,亩产应达到了一石二斗,也就是说,每家仅仅是夏粮便能有近三十石、四千多斤左右的收成,如果按照青壮劳力每人每天两斤粮食、妇孺老弱一斤的食量计算,单是夏粮,就能让一个五口之家一年到头都可以吃上饱饭,要是再加上红薯杂粮等秋季农作物的收成,大人孩子敞开了吃也是毫无问题。
当然了,这一切是建立在不用缴纳赋税的前提下的,要是按照十三的赋税额度,四千斤粮食就要被朝廷拿走一千两百斤。
对于缴纳赋税一事,农户们心裏没有丝毫的抵制和不满。
草民们生来不就是给大老爷们干活的吗?何况大老爷们这几年对咱们草民那可是相当的好,又是给咱打井又是给咱修渠,还教咱如何施肥,要不是能得了朝廷这些利,咱这些薄田哪有如此好的收成?
再说原先这些活计都要庄里出人出粮服徭役的,现在居然是朝廷拿着钱雇请,并且还管两顿饱饭,这样的好朝廷可是从未听说过,皇帝爷爷跟这些大老爷们就该长命百岁、富贵延绵,咱们这些草民能摊上这样的老爷。也不知道是上辈子积了多少德。
而就在夏粮即将开镰收割之时,巨鹿县官府发下告示:接圣喻,自崇祯十七年夏收起,赋税由十三减为十一,若有地方官府私自多征者,所有人等皆可往御史及锦衣衞所告状,一经查实,地方主官罢职为民,永不叙用。
政令已经发布,天下震动。
贾庄男女老少在再三确认消息为真时,在里正的带领下,齐齐来到村口大槐树下,面朝京师方向跪倒磕头不止,很多老人更是涕泪交流,最后在里正的倡议下,全村人自发出人出物,在村子的中心位置,给朱由检修建了一座生祠,每日间也是香火不断。
赋税减了高达两成之多,这就意味着多年以来被迫吃两顿饭的习惯,可以变成和那些大户人家一样吃三顿了,并且还是顿顿能吃饱的那种,这可是大恩大德啊。
巨鹿县锦衣衞百户所得知此信后,专门将此事上禀宫中,朱由检得知后心裏也是感慨不已。
因为某个情结的原因,他对贾庄这个从未引人关注的地方格外的上心。
崇祯十六年,在朱由检的授意下,吏部铨选地方官时,将新科进士、卢象升的从弟卢象观放到了巨鹿,担任知县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