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意欲何为(2 / 2)

崇祯十七年秋 话凄凉 1222 字 2022-12-15

而这些官员受杖的原因,有弹劾严嵩的,论妖僧的,谏万贵妃干政的,还有谏元夕观灯的,谏武宗南巡的,谏嘉靖勿服金丹的,这都被廷杖。

最离谱的是正德年间,十三道御史弹劾刘瑾,结果上一本就要被杖三十,上两本就要被杖六十,而上三本的每本各杖六十,不等杖完,人就死了。

儒家的这些士大夫,迂腐的人大有人在,道貌岸然的也不少,但是历代没有这些老夫子,瞪眼吹眉的拉着皇帝,用儒家对君王的标准,来要求皇帝,这不能干,那不能做的,历代皇帝要干多少荒唐事,而百姓要多遭受多少罪过。

士大夫对于国事,本就该仗义直言,可直言后,却要被打死。就像武宗,地方上糟了灾,他却要南下游玩,大臣们劝谏,被打死十几个,最后武宗是被朝臣给感动了,取消了南巡的计划,但劝谏的大臣却死了。

你若是大臣,寒心不心寒?恐怕下次就是明知道皇帝的作为会使得民怨沸腾,也不会在开口劝谏,这就是士大夫阶层思想的一个转变。

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东林一党。

东林的名声很差,可要知道东林一党在结社之初可不是这般模样,而他们为什么会从曾经有着鲜明的政治主张,要求“朝廷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的政治团体,最后沦为逐利的官僚集团,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因为东林在早期的谏言中,被皇帝的行为打的寒了心。

在经历了神宗朝和天启朝的斗争后,部分士大夫如梦初醒,随着皇权的不断集中,天下以不是士人的天下,而是被朱家视为私产,而皇权并不想让他们对朱家的江山指手画脚,这种大彻大悟导致东林党人在两个方面脱胎换骨。

一是东林党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在此之前,无论是理学门徒,还王门心学的信奉者,都有儒家传统的治世理想,所以他们在施政的过程中,会有道德约束和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不管这种儒家世界观的具体内容如何,这种影响都是非常强有力的。

但在此之后,东林党从整体上开始演变成一个清醒地追逐自我利益,尤其是世俗财富的官僚集团。

他放弃了原来士大夫阶层的理想,摒弃了儒家对他们的约束,在道德凋零之后,世俗利益的追求,已经成为这个集团的唯一冲动。

从东林党的变化,大多可以看出,明朝士人阶层的思想转变。

皇帝不愿意与士人共天下,士人也不想在为朱家出力。

坚持原有理想的退出朝廷,隐居乡野,继续留下的成为逐利官僚。

这个时候,整个明朝的官僚系统,不在表达社会上各个阶层的意愿,变成了仅仅表达官僚利益的利益集团,所以东林能在明知朝廷无钱,北方恶化的情况下,也不愿意朝廷争他们的税。

当整个朝廷的官僚系统,都失去了治世的理想,皇帝个人在有雄心,也是无用的。

弘光朝之前,当明朝大盘崩塌后,原来的官僚集团岂会在呼朱家的江山,一触即溃,叛降如云,也是情理之中。

这是整个阶层道德和理想的丧失,而这种礼崩乐坏,道德沦丧之后,带来的后果和思想混论,绝不是杀几个人,就能解决的。

信仰的崩塌,想要重新树立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与时下也非常相似。

王彦想做的,就是重振官僚士大夫的精神,而如何重振,那这个天下就不能是朱家一姓的天下。(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