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5章 棉价飞涨(2 / 2)

崇祯十七年秋 话凄凉 1709 字 2022-12-15

那人显然不是布商,估计是看热劳的心态,他看了孙可望一眼,见他气质不凡,于是解释道:“关中的布匹被明国高价收去,瓜州的供货自然减少,就这一个多月来,是一天一个价,下等布从一两多银子,涨到三两五钱,中等的涨到了十两一匹,上等苏松货已经断货了。这次他们坐商可是发财了。”

孙可望有些不明白,“明国为什么要高价到大金来收布,苏松的布匹可比大金的好太多啊!”

“听说是打通了什么商路,从莫卧儿。”那人看了孙可望一眼,卖弄道:“这个莫卧儿你不知道吧,就是天竺啊。明国从那儿接了一笔一百万匹的单子,苏松那边赶不过来,交货的期限又快到了,各商号的布匹都被调到织造局,准备用海船运往莫卧儿,明国那边布匹紧张,所以才从咱们金国收购布匹。”

孙可望沉思者,那人说的兴起,却接着道,“据明朝那边的商人说,这一百万匹,还只是第一批订单,稍后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过来。”

“一百万匹,还会再有订单,莫卧儿能吃下这么多货?”孙可望见那商人满脸的羡慕之色,觉得事情有些不太正常。

莫卧儿孙可望是知道的,金国的商人已经到达了莫卧儿的北部山区,确实给金国带来许多财富,但是他还是有些怀疑。

那人闻语,却更加兴起道:“我就知道,你会有这样的疑惑,我听到的时候,也惊调了嘴巴,但是你知道这个莫卧儿有多大么,快赶上明国了,而且人口有八九千万,比大金和明朝加起来还多,并且明朝不只与莫卧儿贸易,还有他旁边的萨珊,据说人口也有一千多万。这么多人,多少都吃得下,总之这次布商是发财了,不像我们茶商···”

萨珊和莫卧儿金国的商人都接触过,但是因为商品的竞争力不行,没有海上运来的货物便宜、精美,所以金国的商人只是盲人摸象,刚摸到一支腿,并没有深入莫卧儿,即便偶有人形容过莫卧儿的巨大,孙可望也没有引起注意。

不过商人的话,孙可望也没有全信,他准备回西域之后,派人探查,去验证话语的真实性。

说着那人叹了口气,这时却听那布庄的掌柜出来拱手道:“诸位,大家都是老朋友了,我孙某人不会坑害大家,真是关中的布价涨了,我也没有办法。现在庄内只有一千匹下等棉布,一百匹中等棉布,下等三两六钱,中等十两,诸位谁要,卖完这批货,孙某就关门去关中了。”

就这说话的功夫,又涨了一钱银子,那群行商骂的虽凶,但还是掏钱将布匹抢购一空。

虽说布匹的价格涨了,但是孙可望知道,这个价格运到玉兹,还是有得赚的。

很快,布庄的伙计,就将一块“售空”的木牌挂出来,然后将木板上起来,关门歇业。周围的人,便随即散去,那商人与孙可望告别之后,也转身离开。

孙可望又在市场转了一圈,西市的几家布庄,同样挂起售空的牌子,很多瓜州和西域来的客商急得团团转,围在各处互相转着各自的小道消息,询问哪里还有布匹买。

西域的布商围着一名关中商人,打探消息,只说关中的作坊接了许多订单,正给明国的商号生产中等成色的棉布,目前没有人手生产下等的布匹,不过各作坊都在招人,扩建工坊,估计还要等一段时间,才会有大批布匹运过来。

孙可望虽然总觉得有点不对劲儿,但是他也说不上来,怎么回事,回到驿馆歇息一晚之后,还是离开了瓜州,向关中而去。

等他过了秦州之后,他开始发现,渭河平原上开始出现有麦田种上了棉花,他下马一问,说是棉花从五两银百斤,涨到了八两百斤,家主让将麦田改种棉田。

金国境内官绅大多占有大片的田地,棉花价格上涨,有利可图,有些士绅自然要种棉花了。

金国并不是一个产粮大国,粮食只能自足,孙可望这些年虽然推行商业,但是他的出身却是个出生贫苦的陕西农民,他立刻就意识到了这件事可能会给金国带来危害。

他从秦州沿着渭河到长安,边走边看,发现这种改种棉花的现象,并不只是一家或者某些个大族,许多自耕农,也种起了棉花。

五月初六,孙可望进入了长安城,没有歇息,马不停蹄的便去找到他的老伙伴虞胤。

虞胤因为在河西的政绩,被调入长安做了户部尚书,孙可望与他守过瓜州,交情不错,所以迫不及待的找他反应一下情况。

虞胤听说孙可望过来,有些吃惊,埋怨他不因该先来见他,但是孙可望却没管那么多,进了虞胤的书房后,抄起茶杯将茶水一饮而尽后,便急忙说道:“虞部堂,你可知渭河两岸,许多麦田都种上棉花呢?”

虞胤却很淡定的示意他坐下,叹了口气道:“我知道到王爷担心什么,但这件事情,朝廷是知道的······”(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