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2章 大沽口(2 / 2)

施琅带着从京营挑选出来的三百精兵,前天到达大沽口的,以为上三桅战船学习做准备。虽然只有短短两天,但这三百精兵表现出来的精气神,却已经令大沽口的水师将领们大为惊叹——想不到大明也有这样的精兵,比起他们麾下孱弱不堪的水兵,这三百精兵简直可以横扫,副将陈兆兰更是惊喜,有这三百人做中坚,加上东印度公司的战舰,天津水师未来战力可期。

一眼扫过水师众将,太子目光最后落到了那几个高鼻深目的红毛人的脸上。

在一众黄皮肤,黑眼睛的大明将士中,这几个人非常的显眼。

朱慈烺微微点一下头,翻身下马,从兵部文官,副将陈兆兰,施琅,一一慰问,最后来到几个红毛教官面前,简单的问了两句,几个红毛人都不通汉语,需要有翻译才能同他交流。

听完他们的自我介绍和资历,和东印度送来的资料基本相符,都是有相当经验和战绩的老水兵之后,朱慈烺微微点头。

几个红毛教官却都是惊讶,他们没有想到,大明皇太子居然这么年轻,还只是一个少年,但说话行事却是如此的稳重成熟,问的几个问题,都切到了水军的重点,比之大明一般水师两队对“三桅战船”的陌生,大明太子好像知道很多啊。

“汤神父说的没有错,明国王子是一个墨提斯啊。”

几个红毛教官小声嘀咕。

墨提斯,古希腊神话里的智慧之神。

虽然已经是夕阳,时间有点晚了,但朱慈烺执意要到港口看船,于是众人簇拥着他往港口而去。

大沽口是中国明、清海防要塞。位于天津东南50公里海河入海口处,西北距北京约170公里,东濒渤海,西邻海河平原,隔河与塘沽相望。“地当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车”,有京津门户、海陆咽喉之称。大明永乐二年(1404)成祖朱棣建都北京后,在天津筑城设衞,于大沽海口筑墩设炮,防御海上的敌人,嘉靖朝世宗皇帝时,倭寇猖獗,朝廷遂在大沽口设立海防营,加强防御,其后辽东事起,天津作为京师的海上门户,一直为朝廷所重视。

作为一个穿越者,朱慈烺对大沽口最熟悉的,并不是明朝,而是清末的历史。1840之后的五十年间,大沽口一共爆发过三次大规模的中西海战,虽然有关天培之类的名将,并面向大海,修建了十几处的炮台,从国外重金购炮,清军士兵也不可谓不英勇,但却始终无法抵挡洋人的船坚炮利,关健原因就是大清海军薄弱,没有强大的海军在一线,岸上的炮台修的再是坚固,也是无用。

夕阳西下,海风微咸。

远远地就望见大沽口港口码头边停着一艘明显比周围船只更高、更大的战船,离近了就更是看的清楚——长达二十丈,宽三丈,舰首和舰尾都挑的很高很尖,像是前插的尖刺,因为此时是停在港口中,所以没有升帆,也就看不到那标志的巨大三帆,两侧侧舷都有上下两排、每排十二个炮位,等于一侧就有二十四门,整船一共四十八门,船首和舰尾还各有一门更大的主炮,也就是现在大明倚仗为神器的巨型红夷大炮。

一眼看过,朱慈烺心中非常满意——三桅战船和他在历史资料里见过的样子,差不了多少,尤其是舰首舰尾的那两门红夷大炮,感觉比汤若望在京师镇虏厂仿造的巨型红夷的口径还要大。

这样的战舰,正是大明现在所需要的。

一艘战舰,四十八门小炮,两门重型红夷大炮,一旦开火,必然是惊天动地,说是一个移动的火药库,一点都不夸张。

三桅战船旁边,还有四艘小一点的欧式战船,也就是快速巡防船,就朱慈烺的记忆,西英海战中,英国正是凭借大量快速巡防船,最后压过西班牙,取得了海战的胜利,就如航空母舰身边的驱逐舰,快速巡防船是必不可少的,有它们的存在,能更好的保护主力战舰,令敌人无法近身。

太子满意,而跟随太子到大沽口的参谋司的众位参谋却都是惊讶,虽然他们事先就有想象,对三桅战船的资料和数据,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真站到了三桅战船的面前,见到三桅战船的庞大船体,他们还是有点被震撼了,情知以朝廷现有的水师战船,是万不能和三桅战船相比的。

照后世的算法,眼前这艘三桅战船的排水量将近六百吨,而天津水师福船只有四百料,折算成排水量也就是几十吨,十艘也抵不上一艘。

夜晚,朱慈烺就住在海防军营。

虽然有所预料,但海防军营的破坏,还是让他有点黯然——大明朝廷太缺钱了,到处都需要修建,但朝廷偏偏拿不出,连海防第一线都是如此。营房如此,士兵们的装备和待遇就更是寒碜了,因为太子到来,海防营少有的吃了一顿肉,全营上下都是欢呼,但朱慈烺心中却是叹。

晚饭之后,朱慈烺招水师副将陈兆兰来见。

陈兆兰有点吃惊,想不到太子会单独召见自己,急忙整冠来见。

从接到兵部的任命到赴任,陈兆兰一共只用了三天时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对于忽然出现的“天津水师副将”的任命,陈兆兰又惊又喜,他想不到自己在暮年,居然还能再披挂甲胄,登上战船,再为水师的统领,重新为朝廷效力。

不过陈兆兰已经不是当初的莽撞人了,多年为将,经历风雨,他胆子越发的小了,虽然不知道是哪位大人在兵部为自己说了话,但他却知道,如果自己出了问题,做了错事,那位老大人未必会保自己。

因此从到任之时起,他就小心谨慎,他知道自己离开水师太久,有些东西可能已经生疏了,尤其这一次,他带领的不只是传统的大明水军,还会有红毛人的“巨船”加入,因此到任之后,他没有什么大动作,每天里到处走走看看,想要先了解天津水师的情况,然后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天津水师残破的船只和孱弱的水兵,令他担心,而施琅从京营带来的三百精兵,却让他眼睛一亮,仔细一问,才知道是奉太子殿下的命令,施琅特意从京营挑选出来的精兵。

太子对天津水师这般重视,不但派了施琅这种出身泉州水师,年轻英武的将领,而且还直接从京营拨兵,而今日,当太子夜晚召见,施琅跟在身边,对太子的用意,饱经风雨的陈兆兰隐隐然已经猜到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