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7章 出征缅甸(1 / 2)

……

缅甸是大明的藩属国,其王位的更迭需要大明的承认和册封,如此才能算是正式的国王,虽然莽白“杀兄夺位”的一大理由就是莽达割让领土,太过软弱,但是当他夺位成功,成为缅甸王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却也还是火急火鸟的向大明派出使者,希望能得到大明的承认和册封。

……

内阁理藩院立刻召开紧急会议。

几乎没有过多的讨论,所有人意见一致,不承认。

为了王位,弟弟杀哥哥乃是大恶,大明不能助长这种恶行,且莽达是被大明正式册封和承认的,莽白杀兄自立,无异是挑战大明的权威,即便莽白是一员猛将,已经控制住了缅甸国内的局势,有兵将支持,有恃无恐,大明也不能应。

不但不能应,大明还应该发出严厉的诏书,斥责莽白的恶行,要其立刻下位,将王位交给莽达的后人!

……

内阁和理藩院的建议,交到了御前。

而隆武帝朱慈烺根本没有看,此时,他正站在一副巨大的地图前,望着缅甸的所在,静静沉思。

……

很快,隆武帝的诏书发出,对弑君杀兄的莽白提出严厉斥责。

大明朝廷的态度清楚而明确。

见承认无望,莽白立刻派兵截断了边境道路,并在边境地区大举屯兵,作出“你不承认我,但也休想奈何我”的态势,试图强硬对抗。

……

朝堂之上,对于是否对缅甸用兵,上下吵成一团,虽然在不承认莽白、谴责莽白的事情上,朝臣完全一致,但对于出兵缅甸,众人的分歧却是非常严重的,很多人以为,缅甸遥远,瘴气严重,出兵劳民伤财,不值当使用武力,还是应该外交施压为主。

——征缅有五难。一是办马难,云南不比北方,历来就少马,按出兵三万计算,战马、驭马需十万匹,虽然马士英在云南早有预备,一直在买马,朝廷也一直在调拨,但直到今日,也只有骡马三万匹,要征讨缅甸,短期之内,还需要再筹集骡马七万匹。

二是办粮难,按三万兵、十万马、十个月的战事算,就需要粮42万石,而云南当地的存粮不过20万石,缺口很大。

三是行军难,到现在,云南境内的几条主要道路基本已经修葺完成,官道铺就,可以顺畅行军,但缅甸境内的道路却依然如旧,森林茂密,崎岖难行,河流众多,平常已经是难走,遇上阴雨天气,就将是寸步难行。

四是转运难,单从永昌运粮到边境,按三夫运米一石算,就需百余万人次,云南全省都得动员。

五是气候难,水土不适,就历史来看,华夏王朝征伐缅甸,最大的障碍并不是敌方的兵马,而是潮湿瘴气的气候,从诸葛亮征孟获到刘綎、邓子龙率军出征西南,汉军因为病故或因病失去战斗力者比战场死伤多的多。

如果不解决这五难,征缅怕是难胜。

——在这之前,大明前一次的大远征,乃是出征喀尔喀。不过和征讨缅甸的五难相比,征伐喀尔喀,其实只有两难,一个是转运粮草辎重难,另一个是找寻喀尔喀的主力难。

喀尔喀之战时,为了支援前线粮草,内阁和军机处前后征调了将近二十万的民夫,骡马十万头,越过沙漠,支援前线,前后耗费众多,如果要发动征缅战场,千里转运,各地物资先到四川,然后再由四川运往云南,浩浩荡荡,车马不停,期间的消耗,怕是要超过出征喀尔喀的数倍。

而征缅的效益,也远不如喀尔喀,平定喀尔喀,大明可以得到战马,统合蒙古各部,解决边境忧患,但征伐缅甸,那样一个不毛之地,却看不出有什么太大的利益。

因此,经过激烈的讨论,不赞同出兵的一派,完全占据了上风,他们认为,征缅风险太大、代价太高,缅甸之事,还是应该和平解决、外交施压为主。

……

军机处。

朝堂还在争论是否出征缅甸,但军机处却已经在制定出征缅甸的军事计划了。

隆武帝朱慈烺亲临军机处。听取计划。

——现在,云贵总督马士英坐镇云南,麾下有黄得功,刘良佐,张名振三将,连同云南在地兵马,一共两万五千人,兵精粮足,火器充沛,所以军机处的计划是,大明兵分两路,马士英领主力大军走北路,出宛顶,直捣阿瓦;偏师出铁壁关,走南路,先南下进取猛密,再北上和主力大军会师,最后共同攻打阿瓦。

阿瓦,莽白所在,缅甸的国都。

此外,令暹罗(泰国)出兵夹攻。

三路齐攻,令缅甸首尾不能相顾。

为了战役的成功,需要准备可供大军半年使用的军粮和火器弹药,从云南贵州两省召集民夫二十万,征调马、驴、牛八万余为作战、后勤用。并尽可能的调集更多的火炮。

……

听完军机处制定的初步计划之后,朱慈烺静静沉思。

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这个作战计划是最佳选择,或者是,已经是绝对高明了,大明两万五千精锐,杀鸡用牛刀,加上泰国的兵马,只要后勤源源不断,缅甸纵有三头六臂,也不是大明的对手。

莽白,这个猖狂至极,杀兄弑君的狂徒,终将为大明俘获。

所以,连孙传庭都对这个计划点头了。

但朱慈烺却不这么认为。

作为一个穿越者,他清楚知道,此时的缅甸,是中南半岛战力最强力的一个国家,将泰国按在地上打,历史上,清缅战争一共进入了四次,前三次,清军都败了,第四次打成了平手。军机处制定的计划,看似严谨,但细细研究,差不多就是第三次清缅战争、干隆征讨缅甸的翻版。

比起前两次的失败,清军第三次征讨缅甸之时,已经算是非常慎重和考虑周全了,不但由平定新疆的伊犁将军明瑞,升任云贵总督,亲自领兵,而且除了在地兵之外,还有八旗精锐参战,不过最后却依然是败了。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清军自高自傲,从干隆到下面的领兵将军,都没有真正的将缅甸当成一个对等的敌手,没能做到知己知彼,对缅甸的复杂情况估计不足,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充满了天朝上国对“南荒小夷”的鄙视。

……

比起清朝,现在大明的军机处已经是足够慎重了,第一次制定计划,就选用了比较慎重的清缅战争第三次的计划。

不过这是不够的。

“朕以为,这个计划,还是有些过于乐观了,缅甸虽然是小国,但地形复杂,山高泥滑,又久历战争,民风彪悍,最擅长断人粮道,劫人后路,一点都不可小视。”

“军机处宜再重视。”

说着,朱慈烺接过指挥杆,指向沙盘地图。

“朕有一个初步的想法,和诸位爱卿论。”

“我军攻击缅甸,可采用一虚一实。”

“命令马士英带兵前往南段与缅甸接壤的宛顶、普洱处,竖起他的大旗,虚张声势,发布假消息,作出从南段攻击的架势!”

“有马士英这个云贵总督在,缅甸人必然上当。其主力兵马一定会往南段布防。”

“此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