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砥砺前行的崇祯(2 / 2)

“奴婢领旨!”

将武阉调入勇衞营,此事崇祯皇帝也是考虑再三,然想到日后的局面,他还是下定决心,做出了这一决断。

“郑忠是吧?”

这一战,必须要扭转文武失衡的政治生态,唯有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朝堂平衡。

国朝大军势弱,若遭外敌侵略,首当其冲受到浩劫的,便是那帮手无缚鸡之力的底层百姓。

难掩激动的郑忠,忙拱手应道。

还有你郑忠,竟斩杀建虏贝勒萨哈璘,再记一功,待此番打败建虏,国朝之危解决,尔等所立之功,朕定不吝封赏。

看着骑马离去的郑忠,回过神来的崇祯皇帝,点头说道:“王卿所言极是,你即刻以军机处前指之名,明发上谕,将此报捷奏疏,及所携建虏首级,悉数送抵神京,并沿途大传勇衞营之威!”

原本呈递报捷奏疏之事,是想让孙承宗派人送抵京城,但临走之际,孙承宗却亲点郑忠带队。

若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一切变革都是扯淡。

每每想起建虏所犯累累血债,崇祯皇帝的内心便充满斗志,就算与天下士绅、地主为敌,他这个大明的最大地主,也一定要赢!!!

言罢,崇祯皇帝将手里的报捷奏疏,递到了王洽他们跟前,王洽忙走上前,眉宇间透着激动,接过眼前的报捷奏疏,李邦华、朱纯臣等人,则围了上来。

另告诉周卿,建虏蒙此大败,定不会善罢甘休,叫其小心行事。

谈奴色变,这在当前的大明,已经是一种常态了。

谁能想象得到,往往一个牛录的建虏兵马,就敢主动追杀十倍,乃至更多的明军,往死里揍。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苏州之屠、南昌之屠、赣州之屠、江阴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

但烂到根子上的大明,若想涅槃重生,这一战,就必须要赢,靠大明的文官群体,来改变大明,断然是不现实的事情。

自国朝得知建虏进犯一事,所得前线紧急军务,不是告急,便是某某要隘告破,尤其是大安口、龙井关、喜峰口接连被攻破,更是导致朝野震动。

“眼下神京局势不定,人心浮动,石门镇大捷一事,遍传神京,定能振奋人心,大涨我朝声势!”

“喏!!”

“好啊,朕果然没看错萃菴,没看错勇衞营啊!”

并没注意到这些的崇祯皇帝,看完手里的报捷奏疏,赞许道:“以三千正兵,于石门镇外围,诱敌迎战来犯建虏。

在没有勇衞营所取战绩前,大明朝野间,对进犯的建虏,并无半点信心,哪怕崇祯皇帝做出种种,依旧有不少人很是担忧。

曾几何时,在辽东那边的战场上,驻守各处的明军,从不敢跟建虏展开野战,生怕被建虏全歼了。

崇祯皇帝面露笑意,在众人的注视下,对翻身下马,欲向自己行礼的郑忠,说道:“把报捷奏疏,拿来叫朕看看!”

此起彼伏的恭贺声,此刻在崇祯皇帝耳畔响起,王洽、李邦华、朱纯臣等一众大臣、勋戚、将校,一个个神情变得激动起来,眉宇间透着难掩的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