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番薯轮种(2 / 2)

能否趁着此次春耕到来之际,在试种番薯的这些皇庄,谴派农科官吏,跟随所种育秧番薯。”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缓步朝徐光启走来,托起双臂,正色道:“番薯种植一事,徐卿必须要重视起来。

紫禁城,乾清宫。

虽说番薯、薯仔等物,在万历朝,甚至更早一些,就通过西洋海船,传播到了大明治下。

特别是山陕、辽东等地,对待粮食的需求,可谓是极大的,此事若不能有所成效,那朕是不会允许的。”

“行,既然徐卿这般说,那朕就恩准了。”

崇祯皇帝拿起这些密奏,看向王承恩说道:“切记,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发派到毛承禄他们手里。”

但若是定在遍布北直隶的皇庄,各处都总结相应的经验,到时再汇总到一起,那才能在日后,先行在北直隶治下推广种植。”

崇祯皇帝闻言,心裏不由得暗暗思量道:‘莫非是仓场那边,又出现什么事情了?’

但真正等番薯、薯仔等物,开始在神州种植开来,那都等到鞑清的康乾年间了。

“皇爷……军机处所派山西平叛前指,已离京赶赴山西治下。”王承恩微微欠身,向自家皇爷禀明道。

作为高产的农作物,由于是舶来物的缘由,使得大明对于番薯的种植技术,都在摸索和总结之中。

徐光启所想的这些,正是崇祯皇帝所念,粮食,是步入小冰河时期下,大明所最紧缺的存在。

听着王承恩所讲的这些,崇祯皇帝没有停下手里的御笔,一直都在写个不停。

毕竟放虎归山之事,崇祯皇帝绝不会做出。

但凡是没有这等紧迫的事情,徐光启肯定会选择稳妥的方式,可现在却不能稳妥了,必须要适当的迈开一些步子。

“另外骆养性所领锦衣衞,已展开相应的行动,大内行厂这边,亦遴选出一批可靠的宦官,展开相应的密查。

先前按崇祯皇帝所想,在自己没有觉得,将毛承禄、孔有德他们调|教之前,是不会轻易放出京城的。

‘不管怎样……对待毛承禄他们,在表面上,必须要给予绝对的信任。’

徐光启闻言,当即应道:“请陛下放心,臣定会全力做好此事,尽早叫番薯这一良种,在最短的时间内,于我大明治下种植起来。”

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看向徐光启说道:“徐卿,此来见朕,所为何事?”

毕竟连观音土都能吃进肚子里,那还有什么是不能吃的?

带着种种的疑惑,崇祯皇帝召见了徐光启。

给毛承禄他们的密旨,直到现在才构思妥当。

一名名值守的大汉将军,宛若雕塑一般,挎刀挺立,和先前的气氛不同,彼时的深宫内,就像置身在深渊之中。

王承恩当即捧手接过密奏,沉声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