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吸星大法(1 / 1)

金灿灿的恒星在深邃的宇宙中肆意的播撒着自己的光芒,这是一颗型恒星,从金属色的光谱线就能够判断出来。它的亮度是太阳光度的6000倍,质量相当于十二个太阳的总和,直径则相当于到太阳直径的46倍,在这颗恒星面前,太阳系的主序星只能算是一个还没长大的孩子。正因为它比太阳更大,所以也比太阳更加的炙热,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更加剧烈产能更多,同时它也更加的危险,它的辐射能级强得可怕,如果这样一颗恒星替换掉太阳的位置,那地球将会是另一颗水星,大气会被吹散,地磁会被抹消,地表干涸且充满熔岩,白天地表温度能达到四百摄氏度以上,晚上则会降低到零下一百七十摄氏度,当夜晚降临时,在地表上的人会看到布满遍野的火山琉璃和急速冷却而开裂的熔融岩,地势非常平坦像一个平原,这样的火山琉璃会一直延伸到天际的地平线,在那里微微弯曲起细微的弧度。这就是主序星的力量,一个恒星系统的主宰者,单单只是靠的太近就能让世间化作人间炼狱的恐怖存在。然而一些小不点如今却无视这些,肆无忌惮的在这个主序星的附近肆意妄为。从远方看去,这颗型恒星已经没有了往日那般的威严,光辉而又神圣的星体上出现了星星点点的雀斑,那是一座座反物质巨构生物体,它们在利用恒星的能量和资源大量制取反氢原子。即便是以天文单位这样的宏观尺度视角,也能够看到行星与行星,行星与恒星,行星与卫星之间,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小不点。整个恒星系统因为这些小不点的存在而失去了往日的宁静,无线电信号充斥了整个恒星系统,一直延伸到柯伊伯带。“我们这边缺少水资源,再来几亿吨的冰块。”“收到,开采队已经在加紧赶制炮弹。”“金属氢呢?之前说好的金属氢怎么还没到?我们这边急用!”“运输生物航线规划错了,它正在重新规划。”“这么搞得?!再没有金属氢我们这边就没法开工了!赶工进度怎么办!”“关于迷路的事情,那个个体刚刚才意识到自己跑错地方了,它的生物雷达定位错了星球。”“新生个体犯错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不要太急躁,着急用的话,我们这边也有金属氢,刚刚能够出产,只是产量还不多。”“那就这样,快点送过来。”事情谈妥,但随即有采集者注意到有什么地方不对,因为给予金属氢的同族群体是气态巨星的采集者群体,然而气态巨星的恶劣环境,导致采集者们的资源开采还仅限于对大气气体的采集想要开采行星更内侧的资源暂时还不行。所以其他行星的采集者才会感到疑惑,气态巨星的同族们哪来的金属氢?它们是没有那样的条件制取才对。“咦?你们气态行星也能够出产金属氢了吗?”“当然,我们增加了新的生物个体。”气态巨星的采集者们给予了肯定的答复,没有条件就去制造条件,让条件出现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就是科技。庞大的气态巨星固定轨道附近,存在着一个渺小的个体,这个个体的体型相当于三座珠穆朗玛峰的总和,放在地球上是足以碾压人类任何造物的巨物,不过它相对于气态巨星来说,还是渺小的微不足道。正是它,在吸收着气态巨星的气体,然后制取金属氢。它也是像一个陀螺,不过和反物质巨构不太一样的是,它的外观更近似于一个倒立的圆锥体,锥尖呈现为一百度以上的钝角。由于离心力的大小取决于公转物体质量的大所以这个巨构可以在气态巨星比较近的地方开采气体资源,它的中轴会垂下一条长长的超纤维吸管,把气体吸入气体。在吸收气体的过程中,它始终都是在保持着自转,和反物质巨构是一样的情况,但不同的是,反物质巨构是为了让反粒子更好的被引导,这个气体巨构的旋转会产生离心力,离心力制造人工重力,利用人工重力下的水压压缩金属氢。老套路,说白了还是水压压缩金属氢,只不过是从行星上搬到了宇宙里而已。在金属氢被压缩成型后,巨构会把金属氢包裹上一层胶体,然后从中轴弹射出来,弹射力度不会很大,太空中没有引力,巨构自身虽然质量庞大,可还没达到强引力的层次,所以只要轻轻一推,金属氢就能从中轴弹射出来被运输生物接收。唯一要考虑的就是金属氢的旋转,为了让人工重力达到要求,所以制取金属氢的巨构旋转的会比较快,至少是比汽车轮胎旋转的速度要快,这样发射出来的金属氢,同样也会携带旋转的力矩。这个时候,就轮到包裹金属氢的胶体就发挥作用,胶体本身很柔软,因此并没有太大的杀伤力,而胶体本身又可以给内部的金属氢制造阻力,使其旋转终止,所以薄皮大馅的运输生物接收金属氢是没有难度。“不要迷路了知道吗?那边星球的同族们在着急用。”“知道了,不会有问题。”“那你说说看,目的地星球是在哪个方向?”“是在那边,距离我们1795200000k。”“很好,现在出发,时间不会等我们。”“是的。”嘱咐好运输生物,气态巨星上的采集者们再次投入到生产建设当中。它们成功的建设起第一座收集气态巨星大气压缩金属氢的巨构后,自然还能够建造第二座,第三座,只要资源足够,它们就能建造很多。除了金属氢,还有其他的资源可以被制造,像诸如固态甲烷、炭块、金属等,毕竟气态巨星内部并不是只有氢元素,那些通过得失电子拆解下来的其他元素也可以被水压压缩成固态资源。当初霍古从瑟琳人那里盗取的基础知识,现在也仍然在发酵,这些技术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种子注定会茁壮成长为遮天蔽日的苍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