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棒槌(2 / 2)

七公子不但打断了知县大人的威风,说出的话更是让知县无语。

文家这位就是个棒槌,都到了衙门公堂,居然还口口声声称他是皇亲国戚,真够没脑子的。

张大人只得再拍惊堂木,大喝一声:“肃静!”

文七公子很不忿,一个小地方的知县,居然也敢给文家人摆谱。

但他张了张嘴,想到他们刚来时,他祖父叔伯曾带着礼物拜访过知县,终究没再说什么。

知县见这位还没棒槌到家,好歹松了口气,这才喝问:“原告因何不跪?”

“啊?”顾天成抬头,指了指文家两位,“他们被告都不跪,不是不用跪吗?”

“大胆……”知县原本大怒,但看清楚顾天成面貌,怒火只发出一半便止住了,心头一阵恍惚,止不住的疑惑:这人怎么看起来如此面熟?居然还颇有威势的样子?

难道此子是京城哪个重要部门的人,专门下来微服查案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芈何 芈

想到前些天的强抢民女致死案,知县有点发虚,顾不上跪不跪这个原则性问题,转而问案:“原告何人?因何击鼓?”

顾天成留意到知县的神色变化,知道这位见过顾林,只是还没想起来。

他稍稍躬身,从容答道:“草民顾天成,乃通州牧良镇诚运南北的主事人。”

先报个名号试试水。

知县果然就沉思了:诚运南北,顾天成……怎么有些熟悉,好像在哪儿听过似的?

一侧的师爷却是脸色变了,手边就有纸笔,“刷刷”写了几个字递给随从,立即转到知县案上。

知县一看,心头就是一跳,纸上写着“诚运投递”四个字。

怪不得有种熟悉感,这几个字顿时让知县想起,顾天成是那什么诚运的大当家。

武全县位于庆州和津州交界,算是个中等县城,地处大河岸边,不但了解河道上的事情,更知道沿河道兴起的诚运投递,是京城派官员巡察后认可的信局。汜减 汜

既然能知道这些,知县就不可能不去打听诚运投递的根底。

而且诚运投递在武全县的分号,就曾经和文家有过冲突。

当时,诚运投递的人可是说了,人家的背后有通州的卓府、京城的姜尚书,甚至还提到了顾大将军。

知县之所以偏帮文家,只是因为迁来武全县的文家族人颇多。作为一个七品小官,不愿意随便得罪这么多有后台的人,并非他不知道这些人是文家旁支。

可他现在,则是无比后悔:他干嘛要这么着急的升堂?他若是提前让衙役多问一句,便托病不出了。先把这事儿糊弄一时半会儿,再私下里想对策。

如今这场面,该怎么办?

这位原告背后真有那么大、那么多的靠山,而被告一方,他也不太愿意得罪,这可如何是好?

知县犹豫,文七公子却是等的不耐烦了,脸色很不好的催促:“张大人!”

“肃静!”知县也有点恼火,不过是文家旁支,嚣张什么?

文七没想到会被呵斥,当即就要发作,还是文九识眼色,拉了他一把,低声劝道:“三伯一定会来,等三伯来了再说。”

知县转向顾天成,问道,“顾天成,你因何击鼓?”

顾天成瞟一眼文七文九方向,朗声说道:“大人,草民状告这几人冒充皇亲国戚,在外招摇撞骗,视皇家为无物,实属大逆不道。”

知县刚才就因这句话吐槽过文七棒槌,宫里能称之为娘娘的,少说也得十个八个,多一点的一二十个都有。

若这些人的家族都是皇亲国戚,皇帝的岳丈丈母娘也太多了些。

但小地方的人没见识,文家家族出了位娘娘,大多数人真认可文氏一族是皇亲国戚。&#29306&#22914&#32&#122&#104&#117&#105&#119&#101&#110&#46&#111&#114&#103&#32&#29306&#22914

这种事不深究,稀里糊涂的也就那样。一旦深究,还上纲上线,这就不是小事。

再联想这个顾天成有点熟悉的面容,知县不由得冒汗了。芈何 芈

就在他努力回忆什么时候曾见过这人时,有衙役进来禀报:“大人,文三爷、文四爷求见。”

知县更觉闹心,现在这几个人他还没理清头绪呢,文家又来了俩。

顾天成见知县迟疑,插言道:“大人,草民有话回禀。”

知县正无所适从呢,听到顾天成的话,连忙说道:“请讲。”

...(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