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四章(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第九百七十四章

听不到的原国民和兄弟姐妹们被拎到老支书家的时候都想不通不过是问了一句,怎么就被抓壮丁了?

说抓壮丁也不准确。

这种红白喜事,一般帮着忙活的都是三四十开外的人。

如果是喜事,十五六岁十七八岁的小伙子还能帮着端端盘子啥的,白事上他们就没什么能帮得上忙的了,也就是缺啥要买了,帮着跑个腿儿。

最大的用处,估计就是下葬的时候帮着举花圈。

不过举花圈这种活儿一般是小孩子承包的,主要是那种纸人啊金银山啊这些小的纸扎,真的大的什么轿子啊马啊大花圈啊这些,小孩子可扛不动。

而凡是举花圈的,小的纸扎给两毛,大的给五毛,是有钱哒。

农村人找点赚钱的工作不容易,可一般来说也没人会和小孩子抢着干,两毛钱大家伙儿还真不放在眼里。

忙忙乎乎两天,都是来吊孝的人。

赵家几个孩子算是看了个稀奇。

赵家现在也算的上交游广阔,商都市的各个层面的朋友也有亲戚朋友去世的,几个孩子也跟着父母去参加过几次葬礼。

可城里的葬礼和农村完全不一样。

城里的葬礼,就是去殡仪馆一趟就完事儿了,关系不够亲近的,连后续的葬礼都不用参加。

农村却是有很多程序的。

什么入殓、报丧、奔丧、停灵、守灵、大殓、出殡、下葬等等,环节多的要命。

几个小孩还是头一次参加一个完整的葬礼,基本全程都是=o=的状态。

等听到后面还有头七、三七、五七、七七,以及周年的时候,几个小孩更是惊讶的嘴巴都合不上了。

赵家的几个孩子虽然也在农村生活过几年,可总体来说,他们还是在城里生活的时间更长,还是商都市那种大城市。

喜事白事也都参加过,但参加的也只是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环节。

像这次老支书的葬礼,才是头一次参加完整的环节。

最让几个孩子目瞪口呆的,是下葬前一天,居然还请了个戏班。

说是戏班也不准确,就是三五个人组的草台子,有手风琴唢呐笙和铜锣,还有一个人是专门唱戏的。

是哒,就是专门唱戏哒。

几个孩子虽然不爱听戏,更喜欢看电视剧看动画片看电影,可是偶尔看个新鲜还是蛮开心的。

更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的是,第二天,居然还一大帮子人抬着棺材跟着戏班子到大队部门口吹拉弹唱了一个多小时,才又赶去坟地里下葬。

等葬礼结束,回到家里原国民就忍不住吐槽了:“又是吹又是唱的,要不是有个棺材,我还以为这是唱大戏呢。”

赵琦深以为然:“我也以为唱大戏的,就没有一点悲伤的意思。”

其实也不是没有。

至少老支书儿子和几个孙子的悲伤是真的。

赵广庆这孩子跟爷爷感情最好,年龄最小却哭的最伤,这孩子一直不肯接受现实,两个晚上夜里都是这孩子给他爷守灵。

要不是头天晚上他娘看不下去强制他去睡了会儿,这孩子估计得等葬礼结束人都走光才会去休息。

余娇娇道:“喜丧,不需要太多哭声。”

再说了,生前好好照顾,比死后哭两碗泪要有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