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6 章(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原著中贾宝玉那般受宠爱,王夫人能够只手遮天,无非就是因为那块胎中宝玉,这古人迷信得很,来此时代多年,贾敏早已是深有体会,故当初知道自己要来江南时,生怕贾宝玉携玉诞生,一切重回原著老路,便假托金夫人传来的趣闻,讲了一个妻妾争锋手握明珠出世的事情,原只是想提醒贾母宝玉未必是真的,让贾母生出疑心,再不想王夫人死不认账,一口咬定是自己所为。

贾母原本便是老谋深算的,难免会多想,再加上自己当时讲的故事,细细想来,果然像是步步为营的招数,竟是自己的嫌疑更胜几分了。尤其是事情竟闹得如此大,还传到了皇帝耳中,天子震怒,王夫人的诰命都被剥夺了,如此看来,怎么都像是被自己算计了一般。

先是自己在贾母处埋下伏笔,然后贾赦买通下人栽赃陷害,再使人传播谣言,一下子就毁了二房的名声地位,相反贾赦一房不疼不痒,自己完全是坐收渔人之利。

这难怪贾母生出疑心啊。

当时来到江南,闲来无事,细心忖度之际,也察觉了略有不妥,只是覆水难收,骑虎难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当时也曾想过直接盗取宝玉,奈何王夫人后院手段远胜旁人,将自己院子管得滴水不漏,自己竟然找不到下手之人,只能罢了,哪里想到事情阴差阳错,竟然闹成如此境况。

贾敏揉了揉鬓角,郁闷心道,罢了罢了,这事情闹到圣人那里也是一桩好事,好歹将来不会有宝玉之祸,不然这块宝玉如骨鲠在喉,卡在圣人喉咙眼,哪怕一时不便对功勋之后下手,贾府也迟早有灭门之祸,如此也算是一桩幸事,就是自己担了些恶名,也不算为虚,说来果然是自己算计了那王夫人。

话虽如此说,因为贾母的疑心,贾敏心中到底是闷闷不乐,言语之间就提不起兴趣,她不高兴,众人也觉得怪没意思,随意说了一会儿,见贾敏无话,便散了。

棣棠亲自将葱兰的娘送了出来,出了贾敏的院子,葱兰的娘从怀中掏出一个手帕,打开一看,里面放着几枚嵌猫眼石的金戒指来,葱兰娘捧着递到棣棠面前,棣棠哪里看得上这些,一下推开,掩嘴笑道:“哎哟哟,大娘怎么还搞这一套,且不说咱们家里不兴这一套,含笑姐姐就得先收拾我一番,再说我跟葱兰姐姐好着呢,又不是朝廷的衙门,还得先打点打点,你快收回去吧。”

那婆子满脸堆笑,道:“知道姑娘跟我们家丫头好,我们家丫头也惦念着姑娘呢,这不一听说派我来这边,好歹让我带着过来给姑娘们,还说什么千里送鸡毛,并不为送礼。”

棣棠扑哧一下笑了出来,“那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是一首诗里面的话,哪里是什么鸡毛鸭毛的。”

那婆子老脸通红,道:“比不上姑娘们一个个知书达理的,老婆子当年就偷偷认识几个字,就了不得天了,哪里懂什么干啊湿啊的。”

棣棠被她逗得合不拢嘴,伸手拈了一枚戒指放在眼前,虽不名贵,倒是十分精致,知道是葱兰送给自己等人玩的,棣棠笑了笑,将戒指又包了起来收入荷包里,亲送了葱兰的娘出了院门,又随手指派了一个小丫头将人送至二门,这才转身回来。

过了些日子,才见荣国府打发人来报信,说是报信,倒不如说是贾赦派人去金陵巡视祖业,顺口说了句二房填了一个哥儿,小名唤宝玉。

林家也不是没眼色的,便也没再细问,因来人是大房的婆子,便仔细问了问迎春的近况。

因贾母亲自照料二房三个孩子,她本上了年纪,精神便有些不济,原本养在贾母处的迎春便送回了大房,贾赦不肯将迎春交给邢夫人,邢夫人也不耐烦养育一个庶出姑娘,倒是最后交还给了谢姨娘照顾。

那谢姨娘本是知书达理之辈,如今婆子们提起贾迎春,都是语出赞颂之词,贾敏听了这话,十分高兴,原著里贾迎春悲惨之结局,固然有家族没落之故,贾赦昏庸之祸,可也与她自己懦弱无能有直接的关系,如今有亲生母亲教诲,又有贾赦这个亲父疼爱,想必不会再重蹈覆辙。

贾敏自然不知道,原著里谢贞姨娘是被贾赦看中美貌强抢来的,不论是贾赦对谢姨娘,还是谢姨娘对贾赦,都没有任何感情,且谢姨娘在生育贾迎春后,又招了算计,红颜薄命,徒留下一个无人照料的小姑娘,而贾赦对谢姨娘都毫无感情,何况是一个生而克母的小丫头片子。

可如今有了贾敏这个蝴蝶,贾赦也上进了,谢姨娘和贾赦虽非正经夫妻,可也堪称琴瑟和鸣,谢姨娘也因贾敏逃过算计留得一命,自然贾迎春与原著里的贾迎春,命运也截然相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