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接到丈夫的离婚书信,顾美清默默地流下泪水。她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和丈夫之间的差距,两人之间的感情早就存在问题。她只是觉得自己作为一个贤惠安分的妻子竟然被丈夫一封信就打发离婚,心中充满了悲伤和愤怒。

顾美清将丈夫的信拿给婆婆看,婆婆倒是向着她,给她吃了定心丸,说:“你放心,唐家的小儿媳只能是你,不管晋元是不是在外面喜欢上别的女人,我是不会让那个狐狸精进门的,晋元脑子肯定是被坏女人迷惑了,等他回来我跟你爸会好好教训他。”

委屈伤心的顾美清听了婆婆的话并没有感到安心,她非常清楚,若是在自己和丈夫之间选择,公公婆婆肯定还是向着丈夫,只是这次丈夫做的事情不占理,婆婆才会如此说;若是到时丈夫坚持跟她离婚,公婆改变主意,她该如何自处?

顾美清回到自己房间后,收拾一下自己和儿子的随身物品,跟婆婆知会一声,就回了娘家。

谁知这次回娘家小住之后,侵华日军迅速占领了他们的城市,他们在市里大肆搜刮财物,残害百姓,得知消息的顾家和唐家都没来得及商量一下,就各自携带金银细软狼狈地逃出城。

顾美清带着儿子跟着爹娘大哥一起逃出城后,被一小股日军追击,然后他们就在慌乱中四处乱跑,就在途中逃散了,之后亲人就没了消息。本来家人曾经商定一起去临市坐火车去上海,去找在那里经营药房的小儿子。

可是,只身带着几岁大儿子的顾美清不敢在乱世中行走,她去附近村里雇了一个老农,把他们娘俩送到镇上,打那以后,顾美清就带着儿子在镇上定居。

因为他们之前居住的城市是军事要地,很快就被附近城市的八路军夺回。顾美清曾经回去市里打听顾家和唐家的情况,那时全国到处战乱,已经很难打听到亲人的消息。唐家的粮店被日军洗劫一空;顾家的药房因为经营中药而躲过一劫,顾美清便做主把顾家的药材和部分药方都捐给作战的八路军,希望尽自家的一份力量贡献给部队,部队能早日把小日本赶出中国去。

顾美清之所以会这样做,还是父亲临行前一句感叹的话提醒的她。父亲非常可惜抛家弃业出去避难,感叹不知这家业便宜了谁。顾美清想着家业被人乱占,还不如送给部队出份力,才做出后来的事。

顾美清觉得战乱时市里不如乡下安全,还是回到乡下。没想到这一住三十多年已经过去了。建国后战乱结束,顾美清继续打听顾家人的消息,可惜一直没有打听到。她还曾去上海找过二哥,遗憾的是没有找到,一家人都没了踪影。她听说很多人战乱时逃去香港等地,顾美清心存希望,觉得父母兄弟等人或许真是去了香港,打那,她时时刻刻都在盼望着亲人们早日回归。

可惜一年年过去,政治形势一直严峻,顾美清没机会去香港寻找亲人,亲人还是一直没有消息。顾美清无心经营家业,把顾家的店铺、仓库等都无偿交给政府使用。虽然这事没有经过顾父和大哥他们的同意,但是后来证明她所做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她把家业都直接转交给政府,政府替她把顾家老宅保留下来。

顾美清保住老宅,就是希望亲人回来时还能找到自己的家。

唐晋元回到林场后,跟负责监视他的张立祥说:“小张,你能不能帮我在镇上找个人?”

张立祥曾在唐晋元管制的部队中当过兵,他对这个曾经的老首长还是颇为照顾的。况且上面没有特意限制老首长的自由,他只是接到过命令:保证唐晋元不随意跟外界联系。这样的情况下,唐晋元算是比较自由。

张立祥问:“老首长,查谁啊?只要是住在这一片,我肯定帮你找到。”

“一个叫顾美清的女人,年纪大概有五六十多岁,最好问清楚她住哪里,回来告诉我。”唐晋元早已记不清顾美清的真实年龄,只记得她的名字。

唐晋元由于某些历史原因,只受到一些错误批判,被迫离开军队第一线领导位置,但他并没有受到迫害。

其实这次下放本来可以避免,谁叫他有个正处于中二期、脑回路不同一般人的坑爹闺女,竟然主动举报自家父亲,却没想到一家人都受到牵连全被下放。因为小闺女“大义灭亲”,唐晋元和郭美珍大吵一架,说她不会教育孩子,郭美珍反驳说:“她是我一个人的女儿吗?”两人不欢而散。

正好国家要求干部上五七干校,学生要上山下乡。郭美珍一气之下跟小女儿唐玉瑶去了同一个地方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而不是跟随在丈夫身边。

唐晋元这次找前妻的目的,就是为了想认回自己唯一的亲儿子唐予君。

早先,他虽然得知日军占领老家,但他身在军营必须服从命令,没办法回家解救自己的亲人,后来他托人找过,一直没有找到。建国后,他才跟大哥唐晋书再次取得联系之后,得知前妻带着儿子回了顾家之后,自此再无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