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飞越戈壁滩(下)(1 / 2)

相对于当前图坎汗国纵横万里的辽阔版图而言,图坎本族遊牧民的人口数量实在太少了。

如此一来,为了弥补本民族人口的不足,除了由图坎遊牧民组成的嫡系军队之外,当权的帖木儿可汗和图坎权贵,还不得不广泛使用由各大被征服民族组成的军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伪军”。

然而,这个完全是靠军事征服才仓促建立起来的铁血帝国,眼下也只能靠军事镇压手段,方能勉强保持其内部稳定——虽然图坎汗国因为本族人口太少,不得不在一些地方实行间接统治,并大量使用各个民族的伪军,但又无论如何都对各地的伪军不能完全放心。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帖木儿可汗都执行本地兵不守本地土的政策,不让伪军在其家乡驻防,而是远远地调遣到别处,以此来实行强干弱枝的政策,防止各地方的力量过大。还有各地驻军的最高指挥官,也毫无例外一律由图坎遊牧民担任,被征服民族永远只能做小喽啰——任人唯亲是全世界从无例外的通行病。

如此一来,这些杂牌伪军从武器装备、训练到士气都不怎么样,战斗力自然不会很强。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外族酋长们才会在图坎权贵面前如此卑躬屈膝,寻常决计不敢有谋逆造反之心。

不过,图坎汗国毕竟是一个组织结构非常落后的国家,经济上以畜牧为主,其内部的社会结构仍然是处於氏族和部族的状态。对于周边各部族和国度的吞并,更多的是满足于纳贡与效忠,并没有将新征服地区原有的部落和国家打散,人口纳入直接管辖,最多就是掳掠其中一部分为奴罢了。所以这些附庸部族的酋长,或者说伪军的将领,虽说军队不太能打,可依然各自有着地盘和人丁,保持着很强独立性。

甚至就连图坎人内部,也同样是部族林立,所有图坎遊牧民都首先照顾自己的家族,其次效忠于自己的部落,然后才轮到帖木儿可汗的王庭——说穿了,图坎汗国目前的状态,就是有一个核心的实力较强的部族,依靠相对强悍的军事实力,压服了四周的部落和国度,组建了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部落联盟罢了。

这个草草建立的联盟裏面,既有王室氏族以外的其他图坎遊牧民部落,也有被征服的周边各国各部族,按照远近亲疏、资历深浅,各自有着一套排列顺序,在国内享有不同地位——但都保持着高度的独立性。

所以,为了预防谋反,图坎汗国对各族伪军的装备、数量、训练等等,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对于领导这些伪军的各族“带路党”,也是又拉又打、软硬兼施。既有慷慨大方的赏赐,也有或明或暗的打压……

但问题是,在心高气傲、目中无人的“毁灭王子”纥达虎力这边,对待附庸麾下的外族领袖,基本上就只剩下“打”而没有“拉”了——赏赐偶尔还有,毕竟就算养狗也要丢几根肉骨头,但礼遇就想都别想了。

面对着这种仿佛对待自家圈养的猪狗一般,几乎是毫不掩饰的侮辱和蔑视,在座的诸位伪军将领心中自然都不太好受。但除了忍辱负重陪笑脸之外,也确实是无可奈何——总不可能当真就一怒造反吧!

先不说这种做法太不合逻辑,就是真正要打起来,几万附庸军杂兵也不是几千图坎铁骑的对手。

由于图坎汗国的严密限制,任何一支伪军的装备和战斗力都不会太好。用来欺压当地百姓,维持秩序还凑合,真要上阵对敌,估计就只能凑个人数、壮壮声势,或者担当一些运输、守备警戒之类被人瞧不起的辅助任务而已。遇到真正短兵相接,特别是攻坚打硬仗的时候,这些伪军恐怕就全都是累赘了。一旦战局稍有不利,首先溃败的往往是这些伪军,不仅严重影响士气,而且还有可能会导致整个战役的失败。

草原民族素来崇尚武力、敬重勇士,各族伪军的战斗力既然如此废柴,在底气上自然也是硬不起来。

所以,在宴席上,他们只能听着纥达虎力王子醉醺醺地一口一个“劣等民族”,忍受着这种毫无掩饰的打脸,还要满口附和外加拍马奉承,实在是憋屈至极。

“……极是极是,殿下素来英明神武,区区一座顽固不化的沙漠小城,明日还不是手到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