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听过王洽的话后,亦是点了点头说道:“按照目前鞑子的实力,是不足以同我们对抗的,所以才会祈求同大明的议和。
王爱卿以为,目前对于大明来说,是战还是和?”
“启禀皇上,臣以为既不战,也不和。一则,绝不能同鞑子议和,也不能同意通商,议和则会是边关将士刚刚拥有的战心尽失。
不战,则是因为如今国库空虚,臣以为既然皇上有振兴国内的雄心,不如先改善民生、集结财力、精炼兵马,等时机成熟,再发起对鞑子的决战。”王洽这计划仿佛早已经在心中讲过千百遍一样,此时毫不犹豫的说了出来。
要说王洽的这个意见,确实是目前朝堂之上,大部分人的想法。
大明刚刚取得对鞑子的优势,对于他们来说,还是要以稳为主,所以并不愿意同鞑子去决战。
崇祯心中也有这种想法,这种想法不管对于什么人来说,都是最稳妥的一种方式。
“可是,新任辽东总督卢象升的奏报,你有没有看?”崇祯这时面对微笑的对王洽问道。
“皇上,臣以为卢象升所言不妥,以如今明军的实力,想要剿灭鞑子,需得几十万精锐才行。
如今纵观整个大明,精锐之师无外乎辽东和宣大之兵,宣大又北临草原,需要大量的军队驻守。所以臣以为卢象升此言不妥。”王洽语气严肃的对崇祯说道。
崇祯听到王洽的话后,并没有说什么,这些事他也能想到,但是卢象升的计划,还是让他开始蠢蠢欲动。
王洽看崇祯不说话,以为他还是意动卢象升之策,当即想要再次开口说道:“皇上,臣……”
崇祯则直接摆了摆手,打断了王洽的说话,王洽不由得疑惑的看向崇祯。
“此事待以后再议吧!你先回去吧!”崇祯再次冲王洽摆了摆手说道。
“是皇上,臣告退。”
等到王洽走后,崇祯还是继续在沉思当中,少年急功,同样适用于崇祯的身上。
如今的崇祯已经不是刚开始,可以根据对历史的了解,改变的一些事情,现在的局面已经和历史上有很大不同,所以他只能根据自己的判断。
对于卢象升的计划,崇祯也是心动的很,特别是鞑子的议和信到来之后,更让崇祯有些膨胀。
当初洛阳府李家捐献的家产,足足有尽六百万两,还在他的手里,他一直不舍的用,就是在考虑要不要对鞑子用兵。
如今虽然机会到了,但是百官的意见,在王洽的身上显示了出来。
百官不会同意同鞑子的议和,同时也不会同意立即同鞑子开战。
时间很快的过去了,崇祯更是一夜未眠,脑海里一直再想这件事,直到第二天早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
“谢皇上”
“今日之议,主要议鞑子的议和信一事,众爱卿以为,是否要同鞑子议和?”崇祯面带微笑,扫了一圈众人问道。
崇祯刚一说完,便有御史蹦了出来,对崇祯说道。
“启禀皇上,臣反对议和。”
“臣也反对议和。”
……
一时之间,如同崇祯意料的一般,文武百官相继出列,表示了反对同鞑子议和。
崇祯听了一遍之后,见没人反对,当即笑了笑说道:“既然如此,礼部尚书吴宗达。”
“臣在”
“着你立刻回信鞑子,告诉皇太极,要想议和,有三个条件。
一,去国号,称臣
二,所有的鞑子重臣,一律自缚亲身前往北京城。
三,所有的鞑子城池,一律由明军驻守,所有的鞑子军队,一律解散。”崇祯在说到第三个条件的时候,差点没有笑出来。
“是皇上,臣等遵旨。”吴宗达则依然脸色严肃的说道。
“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朕欲重新征训辽东边军,如今鞑子虽然短时间内虚弱,但是朕以为,以鞑子的动作。
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在大明附近挑起战端,所以朕以为整军备战乃重中之重,切不了放松。”崇祯这时扫了一圈众人,脸色严肃的说道。
众人虽然反对现阶段同鞑子作战,但是对于整军备战,众人确是同意的。
只见这时,兵部右侍郎梁廷栋当即站了出来,对崇祯说道:“启禀皇上,臣也以为整军备战乃重中之重,当立即在辽东实行,防止鞑子的再次来袭。
同时,臣以为南方尚有当初辽东总督卢象升的三万天雄军,臣以为当将天雄军掉往辽东。
着卢象升以天雄军为主体,打造出同天雄军一般的精锐之师。”
“启禀皇上,臣也同意皇上的提议。”这时兵部尚书王洽也站了出来。
调拨天雄军继续入辽东,崇祯也想过,但他却不是太想掉,南方需要精锐镇压,自己的新田法还没有实施完成。
“马爱卿,户部目前还有多少银两?”崇祯这时将目光看向刚刚就任户部尚书的马懋才。
马懋才则当即出列道:“启禀皇上,目前户部经过去年一年的补充亏空。如今还有了两百万两的白银。”
面对这种情况,崇祯决定当机立断,只见他当即对马懋才说道:“军饷一事,朕记得上次李家捐献的家产有尽六百万两是吧?”
“启禀皇上,是的。”
“全部送往辽东,并且工部即刻打造大量的新的盔甲以及火枪,即刻送往辽东。
着卢象升即刻整顿、扩充辽东驻军,将辽东驻军控制在二十万左右。”崇祯这时语气严肃的对马懋才说道。(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