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决战十一,多铎的末路(2 / 2)

“奴才参见旗主”

“去将多铎和格布库、戈利等人叫来,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嗻”

.....

“奴才参见旗主”

“哥”

随着不同的声音,多铎和格布库等人都来到了多尔衮的大帐,此时的大帐已经被灯火照的通明。

“哥,这么晚了叫我们过来,有什么事情吗?”一旁的多铎率先忍不住发话了,另外几人也将目光看向多尔衮。

多尔衮看到几人都来到了,也没有准备隐瞒几人。

“叫你们过来,是想告诉你们,我准备出兵救援皇太极,因为...”

多尔衮说话很慢,只是他还未说完,便直接被冲动的多铎给打断了,只见多铎刷的一下站了起来,满脸不可置信地看着多尔衮。

“什么?哥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皇太极他...”

“坐下”

“哥..”

“我让你坐下,你听到没?如果你不想听我的话,就自己带人走吧!”多尔衮微微发怒的对着有些不服气的多铎怒斥道。

多铎见多尔衮发怒了,不敢再说什么了,但还是一脸不服的坐了下来。

多尔衮也知道他的心思,不仅是他,就是一旁的格布库和戈利也是一脸不解的看着多尔衮,只是因为他们的身份,让他们并不敢轻易开口。

多尔衮将目光看向几人,平息了一下自己的怒火。

“我知道你们都是为了我好,想让我登上大汗的位置。

可是,你们可曾想过,如果皇太极死了,他手下的军队全部阵亡,以我们如今的兵力在,就算是逃回建州,就真的可以生存下来吗?

以明人如今强大的军力,怎么会放过我们?”一番话说完,多尔衮坐了下来,看向几人。

几人都是一脸沉思,他们不是笨人呢,早就想过这个问题,只是在他们心中,如今的满洲已经不行了,唯有逃出辽东才能存活下来。

因此,他们才不断地劝解多尔衮离开,因为不仅他们要活下来,还要他们的家眷,一旦他们去救援皇太极,万一失败或者是城外明军攻城,到时候他们的家眷怎么办。

因此,众人并不赞同多尔衮的想法,一个个又不敢说什么,只得保持沉默。

时间一点点过去了,多尔衮心中有些发怒,这些人不说话,就是不同意他的意见。

多尔衮兵部明白他们的意思,但是一旁的多铎却是明白,只见他直接站了起来,几人一看多铎站了起来,顿时心中一喜,因为他们明白,多铎是一直支持多尔衮离开的。

但这次显然让他们失望了。“哥,如果我们去救援皇太极的话,那连山关怎么办?连山关的将士们的家眷怎么办?难道让将士们都舍弃他们的家眷吗?”

多铎看似在质问多尔衮,实则是在告诉多尔衮,他们这些人之所以不同意多尔衮意见的原因。

多尔衮非常聪明,一瞬间便明白了过来,只见他开始沉思。

他的沉思让一众人顿时以为多尔衮有可能会心转移,一时间格布库也站了出来。

“大贝勒,奴才以为多铎贝勒所言极是,勇士们的家眷还在连山关,一旦连山关危在旦夕,恐怕很多将士都会无心拼杀,到时候士气恐怕会大损。”

想了一会,多尔衮顿时有了主意。

“既然如此,那我就听从你们的意见,保住连山关。

不过,皇太极也是要救的,我们可以不救皇太极手下的大军,但是皇太极一定要保住。”

“大贝勒”

“不用再说,我已经决定由多铎领八千人马,立即前往辽阳城,只要救出皇太极之后,便立即离开。”

“是大贝勒。”

几人还要劝说,这时却是多铎率先站了起来,无论如何,他是多尔衮的弟弟,要以多尔衮的利益为主,这时候众人反对,他不能不站在多尔衮的身边。

见多铎发话了,众也就没有再说什么,多尔衮也是冲自己点了点头。

“路上注意安全,一旦不对立即离开,返回连山关。”将众人摆退,多尔衮拍着多铎的肩旁,悄悄的说道。

他明白这次行动的风险,之前他并没有打算让多铎带兵,只是这次却是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多尔衮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如此地步,涉及到多铎的身上,这让他也对自己的决定有些担忧。

反倒是多铎,却转过身来。

“哥,你放心吧!我一定会小心。不过,哥且不要为了女人而放弃自己的想法”,有些女人就是毒药,你服下了,就...。”说到这里,多铎停了下来。

“放心吧!”话到如此,多尔衮因为多铎的话沉默了下来。

于是,多铎便领着镶白旗的大军天一亮便出发了,大军经过一上午的赶路,终于在第二天中午之后赶到了辽阳城的附近。

多铎本来就对皇太极不感冒,所以一路上并不积极,走走停停,直到到底辽阳城附近的时候,因为担心皇太极出事,便下令大军全速前进。

谁知道,就在大军距离辽阳城大概一百里的地方,正在快速行进的镶白旗骑兵,突然遭到了明军的袭击。

袭击多铎的正是吴三桂手下的两万大军,因为多铎下令全速前进,三千骑兵在多铎的率领下,直接充当大军的先锋,向辽阳城杀了过去。

吴三桂选择的地形很特殊,一条很宽的浅沟,两边则是两个小山峰,明军在吴三桂的指挥下,为了躲避鞑子的探子,便让人小山峰修筑了一下。

但是因为小山峰太小,并不能隐藏很多人,于是,吴三桂便让很多人直接隐藏在多铎大军的前面,等到两侧明军发起突击的时候,再从前面杀入。(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