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光阴(1 / 2)

楚臣 更俗 3201 字 1个月前

目前整个邙山,从希玄寺寨、偃师北部、孟津、渑池诸地的防务,皆归温博主持,倘若计划明年底或后年着手对孟津北面的轵关陉用兵,无论是前期的战事筹备,还是后续的前锋兵马指挥调度,主将除了温博之外,自然不会有更合适的人选。

不过,真要从轵关陉往北用兵,仅以孟津、渑池、偃师三地驻守的两旅步战精锐以及陈元臣所部,仅一万五千余精锐兵马,一路去硬啃目前有逾四万精锐蒙军驻守诸多关隘城塞的轵关陉,是远远不够的。

到时候还要从其他方向抽调大量的骑兵及步战精锐。

涉及到诸部协同作战,同时轵关陉沿线的作战,极可能寸土必争,作战会极其激烈而复杂,前期战事的筹备必需要充分——军情参谋府这边,韩谦也指定冯宣、郭却负责居中协调。

考虑有转移敌军注意力的必要,避免敌军察觉到他们的意图之后,集中资源进一步加强轵关陉沿线的城寨,韩谦同时又下令调赵慈所部骑兵旅,进入成州,接受李知诰的节制,加强对成州以北秦州地区的攻伐力度,并往沔阳、略阳增援大批工师匠徒,加大对犀牛江北岸驿道的拓宽修建,做出一副要先夺秦州、再取凤翔的势态来。

太和四年,韩谦推行新一轮的地方改制,将州县制改为府县制。

荥州改荥阳府,商州改商洛府,华州改华潼府,邓州改南阳府,均州以及邓州西南部地区,拆设出淅川府与郧阳府,光州改信阳府,蔡州改蔡州府,汝州改汝州府,许州改许昌府,陈州改陈州府,濠州改淮南府,寿州改寿春州,巢州改巢州府、霍州改淮阳府,滁州改滁州府,并将东湖、历阳、武寿、棠邑、石泉五县从滁州府、巢州府划出来,单列东湖府,叙州改叙州府,京兆府改洛阳府,梁州改汉中府,金州改金州府、颍州改颍川府、下蔡地区单列增设蔡州府,并将河洛西翼的陕州、灵宝、渑池、卢氏等四县从洛阳府划出,新设陕州府。

经过这一轮的调整之后,大樑辖二十四府、一百二十六县、一千零一十七乡司。

于太和四年之初就迫切对地方进行改制,除了以新设陕州府的名义,以便接下来名正言顺的重点加强对轵关陉主入口对岸的道路及城池等基施的建设外,同时也是对州兵以及地方权力结构进行全面改革。

后者的意义极为重大,也则更能掩盖新设陕州府、以重点加强轵关陉对岸基础设施建设的真正意图。

州县改府县之后,州兵也将裁撤掉,地方衞戍之事,将交由右内史府兵司所直辖的预备役旅接手;地方捕盗揖寇等治安事务,另设捕巡司负责,而监察及刑狱等事,更是从州衙独立出来,归由中枢监察府直辖。

如此之来,以往集地方军政及司法大权于一身的州刺史,改为知府事之后,除了不再掌握地方衞戍之权外,还不得干涉地方监察及刑狱之事,将专注民政事务的发展。

唯有军事重镇,主官加制置使衔,才兼领地方防务、军政及司法诸事。

太和四年仲春,待禹河凌汛过去之后,趁着禹河水势回落还没有涨上来之前,出任荥阳府制置使的韩东虎便组织两万多军民,从西侧着手单边的修填禹河大堤决口。

荥阳、密县两城攻陷之后,就收编逾六万口民户,为逃避战火躲入嵩山东麓山区的民户也有六余万口,再加上之前从新郑南迁的民众回流,新设的荥阳府,含荥阳、虎牢关、密县、新郑四县,太和四年初春录得民户十七万口。

荥阳这些年农耕生产受到近乎摧毁般的破坏,绝大多数民众的生计都成问题,但这样的人口基数,也为荥阳的农耕生产恢复,以及堤坝道路城池等基础工程建设、修缮,提供相对充足的劳动力。

以府县乡司出面组织流民及穷困民户,参与屯垦、堤坝、道路等基础工程设施建设,在此过程中给予相应的钱粮,或者直接折算成相应的耕地田亩及屋舍作为报酬,以此取代直接的赈济,这是韩谦早年从叙州开始,就一贯推行的以工代赈的模式。

不过,这背后依赖于雄厚钱粮的支撑。

所谓的钱粮,除了中枢直接拔给荥阳地方的工造款外,大樑第一储蓄局也于年底之前,于荥阳设立分司,并由第一储蓄局牵头组建荥阳府储蓄局,共同筹措钱款,以低息借贷的形式,支持地方恢复生产。

像荥阳应募入伍的每一名兵卒,其家小除了能直接分得十五亩水旱地外,还可以最多从储蓄局低息借贷二十缗钱,以供购买农具、种子、耕牛、口粮、修缮屋舍之用。

一个赤贫无地民户,只要家中能有一名丁壮应募,家小的生计也就能维持下来。

即便不应募,以募工参与府县乡司的基础工程设施建设,除了其本人食宿能得到保障外,成年男丁一日还能得三斤粳米作为工钱,健壮妇女一日的工钱则为两斤粳米,也基本能解决其家小一天的温饱。

除荥阳驻军开销外,将中枢拨付及储蓄局工程款借贷计划在内,荥阳府太和四年计划用于水利、道路及城池、农田开垦修造的预算,就高达三十万缗钱。

在没能收复贾鲁河以东的武陟等地之前,禹河南岸大堤决口注定无法合龙,而单独从西侧着手堆土围水,也注定要承受更大的水流冲击,修堤的难度也相当苛刻。

在着手修填大堤之前,韩东虎组织军民从嵩山东麓开采大量的石料,用于加固大堤的外侧。

就是这样,赶在五月之前禹河汛期来临之前,荥阳军民利用两个半月的时间,将垮塌的大堤从西往东修复五里有余,将决口往东缩短不到千步。

而决口的西侧更是用长青石及石泥砌出一座长五十米、高四米、底座厚十米的石坝,以抵挡决口处涡流的冲击。

花费如此代价,效果自然也是极为明显。

五月中旬,新一季的禹河汛期来临,大水汹汹而来,决口以东的残堤,受到严峻而残酷的考验,六月上旬前朝中期修于贾鲁河口、衔接禹河的水闸,连同左右的残堤,一并被大水冲垮,导致逾一半的禹河大水,直接泄入贾鲁河以及贾鲁河以东的武陟县境内,使得汴梁城以西、以南皆成汪洋大海。

东梁军修建于贾鲁河东岸的十一座营寨随之被冲毁。

赵无忌组织军民,于长葛西南的颍水浅滩修造的分水堰更是早在四月中旬就完工,并在分水堰上游河道里,凿沉一批载满砂石的舟船,除了保护分水堰外,更是进一步收缩沿颍水往南的行洪水量。

长葛分水堰这时候发挥出预想中的作用,迫使大量的洪水,更多的往对岸涌去,通过汴梁与鄢陵之间的低洼区,浸入涡水。

此事对涡水沿岸的影响有多大,暂时还难有准确的估算,但颍水西岸在这个夏秋季的洪泛区面积大为缩减,临淮以西的淮河水位比往年也大为降低。

林海峥、杨钦他们于今年暮春之前,组织军民,在寿春南侧行洪带之内,开挖的行洪干渠,也成功经受住考验——仅新堤、旧堤之间腾出长逾六十里、宽七八里到十数里不等的肥沃土地,就为寿春府新增加十五万多亩的丰产粮田。

太和四年转眼而过。

朱让、徐明珍、司马潭为在豫东及齐鲁、徐泗等地维持总数高达二十万人众的兵备,又要在汴京以西、以南及涡水两岸、淮河及洪泽浦北岸修造大量的城寨防垒,只能是对地方百般盘剥。

涡水、泗水两岸,夏秋时相继大灾,洪水在数百里方圆的河淮平原肆意泛流,总计近两百万缗的镀铜铁钱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东梁军控制的地域,进一步摧毁其脆弱的商贸经济。

东梁军位于涡水、泗水两岸的防寨、城池也大量受淹,入冬后,在赵无忌、林海峥等人的指挥下,许州军、蔡州军分股往豫东地区迂回穿插,东梁军选择坚壁清野抵抗。

实际上也是放弃对边境地区的封锁,豫东地区的流民、灾民,趁机越过边境线,往淮南府、寿春府、陈州府、许昌府境内涌来。

太和五年初春淮河解冻之前,豫东地区南下及西进讨生活的民众,高达三十万众。

太和四年,对为战乱而逃入秦岭、伏牛山、肴山、嵩山、桐柏山等山区的民众,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再加上从豫东地区接出来的逃难民众,疏导历山、王屋山的山民农户迁往荥阳府定居,太和五年初春新一轮的人口统计,大樑编籍民户突破六百万口。

为保证工矿业发展能获得足够的剩余劳动力,韩谦一直都没有放开限田禁令,但要求府县通过迁徙以及槽渠、堰坝等水利设施建设,不断压缩低产的坡地山田的比例,提高丰产水田的占比,并要求府县在育种、选种及套作轮作等农耕技术下多下功夫。

太和五年春,一个代表工矿业发展标志性的数据呈到韩谦的案头。

随着高炉冶鍊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扩广,太和四年全境生铁及精铁总产量突破一百万石。

放在后世,一百万石钢铁产量,也就仅仅是一座技术水平停留在地条钢标准、五万吨产能的小钢铁厂而已,但在当世韩谦前后历十数年,才一步一个脚印的达成这个目标。

当然五尖山北段煤铁矿藏的发现,为达成这一目标做出最为突出的贡献,永阳铁矿年产钢铁占到大樑全境钢铁产量的近一半。

为保障境内货币供给,同时也是通过铸币进一步扩大中枢岁入,太和四年韩谦也下诏对铸币进行新改制,废除以往的方孔铜制钱,采更先进的翻砂法,以铜合金改铸铜元。

为了尽可能保障铜元本身的价值,以便能更容易为世人接受,但第一批新铸价值十文的“太和通宝”铜元,以新推行的度量衡计也仅有二十克重。

以当世铜价或开采冶鍊铜矿及翻砂铸币的成本,太和四年官钱司铸三十万枚铜元,以旧钱计算,仅此一项就相当于为中枢国库提供一百五十万缗的岁入。

也难怪后世中央政权会千方百计的将铸币权紧紧抓在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