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笑着打哈哈过去了,又聊了一会儿,便暗示着要跟霍漪私下谈话。老太太正想着要安抚自己的亲孙子,便放她们离开了。
回到小院,张氏拉着霍漪问了些身体饮食之类的话,才让儿子给姐姐背诵最近学的功课。霍漪笑着听了,摸摸弟弟的头,叫暖玉拿了点心来哄他到旁边吃,才低头对婶婶道:“婶娘,顾家……”
张氏笑了笑,淡淡道:“婚事已是定了,连庚帖都换过了,你就安心吧。你叔叔不知道那些事,我也当不知道,只是过门前,你要守着规矩,不能再有差错了。”霍漪涨红了脸,起身向张氏福了一礼,又默默坐下。
张氏看了看不远处的春瑛和十儿,道:“顾家人口少,又行事从俭,你嫁过去后,比不得在家时娇惯,这段时日里,就把家务事学一学,老太太教的道理也要牢记在心,往后必有大用处的。再则,陪嫁过去的人不能多,我跟你叔叔商量过,恐怕只能带两个丫头,两房家人,再有几顷田地,兄长与嫂嫂给你备下的嫁妆,就折成金银财物陪过去吧。没事别拿出来使,免得顾家人多心。”
霍漪只有点头应声的份。
春瑛站在边上,眼观鼻,鼻观心,十分老实,心裏却在想:表小姐这一嫁过去,也许是称心如意了,但日子就未必有在家里舒服。不过这都是她自己选的,怨不得别人。而且她既然只带两个丫头,一定不会有自己了,应该是菊儿和另一个霍家的丫头吧?只可惜她是真的要在侯府再住一段日子,只求太太是个讲道理的,不要再来找麻烦,反正表小姐另外定了人家,跟这侯府没关系。
张氏嘱咐了许多话,到最后才道:“婚期一定,就得搬回去了。这些日子,你尽量留在房里,闲时只去这府里的老太太、太太跟前请安,别处就少去了,书也少看,女红家务要紧。几位表兄弟万不可再见,你也知道先前的风声,顾家父子均在京中,别叫他们多心。”见霍漪惴惴地应下,她叹了口气,轻声道:“婚事早些定下也好,如今不比往日,顾大人听说是要高陞了,你叔叔说,不是江西就是湖广,多半是个布政使,姑爷也会放外任,过些日子就有旨意了,到时候京里多的是盯着他们的人家。你……你万万不能出差错!”
霍漪见婶婶说得郑重,忙肃然应下,心中也有几分不安,觉得无论如何,都要把舅母安氏安抚好才行。整个侯府,除了她,再没第二个人会找自己麻烦了。
张氏又坐了半个时辰,便带着儿子走了,这时安氏才从外头回来,还没来得及歇口气,就有人报告上来,说霍家表小姐定了亲事,是一家姓顾的,霍家已经应了,才来知会老太太一声。安氏立时便有些恼火,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自己一向看不惯这个外甥女,不想她嫁给自己儿子,如今岂不是正中自己下怀?又忙打听那顾家是什么来历,得知是外省的官员,不过儿子倒是新科进士,还是二甲第一,心裏又是酸又是喜,酸的是霍漪居然嫁了个不错的人家,喜的是那未来外甥女婿的名次比李敞好太多了,正可以笑话花姨娘几句,看她还有没有脸整日拿着儿子的功名说嘴。
知道顾家家境一般,安氏便不再纠结了,霍家横竖早已败落,除了那两个祭田庄子,其他产业都在自己手里捏着呢,只要自己推说一句是替小嗣子管的,霍漪一个外嫁女便休想拿回去。既然她已不成气候,又没福气嫁自己的儿子,自己又何必跟她一般见识?
于是在霍漪的婚事传开来时,安氏非常大方地送了一套金头面和二十匹绸缎给外甥女儿添妆,完全没有为难的意思,还私下嘱咐身边的丫头不要泄露不该泄露的话,叫霍漪与青姨娘在意外之余,也有几分庆幸。而春瑛等人,则更是松了口气。
过了几日,霍漪特地把春瑛叫了去,屏退众人,和气地问道:“春瑛,我再过几个月……就要出嫁了,你可有什么打算?尽管跟我说,若我能办到,一定替你出力。”
春瑛眨眨眼,心想,要不要趁此机会,求霍漪放自己出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