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飞逝(1 / 1)

日落月升,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已是永昭二十五年春天了。三年的时间,许多事情变了,当然也有许多事情没有变。仔细算来,汪印就任雁西卫大将军已经四年多了,在他的带领下,雁西卫有了明显的变化。距离雁西卫驻扎地不远的宁州马场,成为了大安朝最大的马场,并且从大雍朝引进了许多名种马匹,因此,大安朝的马市中心从关外道移到了雁西道;因为马场的壮大,雁西卫士兵将领的家眷们越来越多。最开始的时候,这些家眷只能自给自足,但是后来她们创造的钱财已经可以用来供养雁西卫士兵;因为雁西卫士兵持之以恒的剿匪行动,雁西道为祸一方的贼匪都被拔起来了,虽然匪盗不可绝,但也只是零星行事,再也成不了什么气候;还有……这些变化,都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间出现,而是点滴出现、循序而进,身处其中的时候,还不能觉得有什么变化,只有隔了三四年再去看时,才发觉大变样了。当然,其中变化最大的便是雁西卫本身。经过四年的淬炼捶打,雁西卫成了大安十大卫中战力最强、凝聚力最高的卫,是大安朝最坚固的屏障,也是大安朝最锋利的尖刀。兵者乃国之重器,而雁西卫是重中之重。雁西卫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主要功劳当然归于汪印汪大将军。从缇事厂督主到雁西卫大将军,汪印依然是让人闻而色变的存在,震慑力比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四年前的汪印手中只有三千缇骑,如今的汪印却执掌十万士兵。更恐怖的是,这十万士兵在他的训练下,本事突飞猛进,与缇骑的差距越来越小,至于忠心……在雁西卫没有人会说这个,但从雁西卫士兵凝聚力就可见一斑。当年汪印辞去缇事厂督主之位、就任雁西卫大将军的时候,不少人都知道这是皇上要削弱汪印的权势,某些人对此拍手称快,暗暗等着汪印的下场。但是他们等来的,却不是汪印的消颓势弱,而是等来了他一次次立功,而是等来了他的威望和权势越来越重。在不知不觉间,汪印已赢得了雁西道所有人乃至大安朝许多人的尊敬爱戴:对雁西卫士兵将来来说,他是大将军,是他带领着大家经历一一淬炼,使得雁西卫成为一支威武之师;对雁西道的官员百姓的来说,他也是大将军,是他为雁西道创造了一个平和的环境、改变了雁西道混乱的状态;对于国朝其他官员和百姓来说,汪印领兵镇守雁西道、为拓展了国朝的疆域……凡此种种,难以细说。这会儿,在雁西卫大将军营帐内,孙长蕴恭敬地向汪印请道:“大将军,我打算孝期满了之后就去京兆,准备明年的科举了。”听了这话,汪印抬头看着跟前的年轻人,淡淡点头道:“可,也该是时候去京兆了。”孙长蕴跟在他身边三年了,该接触的、该懂得的知识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接下来要做的,便是科举出仕,在仕途中历练、将所懂得的知识用在朝堂中。“是,我打算夏天就出发,在此之前我会将事情都交接完毕……这三年来,多谢大将军教导了,我,我……”孙长蕴声音略哑,神色动容。“无须如此,谢大人将你托付给本将,本将只是不想负谢大人所托,你勿忘谢大人遗志,便是最好。”汪印这样说道,眼神不禁带着一丝柔和。谢玠过世快三年了,在接下永州城没有多久,他便病倒了。许是因为年纪老迈,许是因为水土不服,这一病便如山倒,哪怕朱太医等人竭尽所能,也没能留住他的性命。这个谨小慎微了几乎一辈子的国朝重臣,在他致仕的前几年,一改自安的处世为官作风、仗义为曲公度出言。自始真正无愧于他的官位,足为台阁重臣。他死在任上的、死在异乡,他合眼之时,身边有裴解、汪印等追慕官员,有孙长蕴等并秉志弟子,并无多少遗憾。他身死消息传到京兆的时候,据闻永昭帝大恸,长哭道:“朕失谢卿,如鸿入寒冬,痛也。”随后,永昭帝赐谥“诚”,以表彰其为人官德,倒在京兆引起了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只是,汪印每每想到“诚”字,心中都有说不出的感觉。实心施惠曰诚,秉心如一曰诚,谢玠是做到了,但皇上对谢玠,是不是如此?若皇上没有令谢玠前来接管永州城,或许谢玠还有好些年可以活吧。往事已不可追,后来尚可期,亲眼看着谢玠最疼爱最看重的弟子一步步成长,汪印心想若是谢玠泉下有知,也会感到十分欣慰。如今,主动为谢玠守孝三年的孙长蕴也到了离开的时候了……孙长蕴前来请辞,让汪印想起了谢玠,心绪颇为起伏动荡。谢玠过世的时候,除了忧心家人弟子之外,还忧心这个国朝。如今的国朝,比之三年前如何呢?郑重仍旧是太子,五皇子郑繁越得帝心,皇后日益权重,大动荡没有,暗涌不时出现。不管怎么说,比起动荡难平的大雍朝来说,已经是很好了。而本座……皇上对本座越来越忌惮,却也越来越不敢动,这是好还是不好呢?叶绥便是在这个时候来见汪印的,她匆匆进来,脸上有压抑不住的笑意:“大人,那边终于有消息了!”#####第一更!祝大家元宵节快乐、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