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的御史台官员加入了上疏请愿的队伍。其中,就有御史大夫魏酣中。既然魏酣中都上疏了,那就代表了御史台的态度,都是反对永昭帝下那个告示的。此举令永昭帝震怒不已,直接召来了魏酣中,斥其年老不中用,且令其好好在府中养病,待身体好了再上朝,云云。永昭帝这个训斥,虽然没有直接把魏酣中罢职,但是也差不多了。至于在月华门外跪着的方正等人,则是一个个倒下了。到了第二天中午的时候,唯有方正在死死咬牙苦撑着,多少有神志不清了。直到连他都昏迷过去,紫宸殿中仍然没有任何消息传出来,就好像这些人不存在一样。然而,就算永昭帝对这些人的上疏请愿置若罔闻,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场反对之中。这些人,有些是缇骑在暗中造势,有些是孙长蕴在积极奔走,有些是定国公和护国公秘密授意……他们处于不同的考虑和目的,做出了一样的举动,那就是极力阻止郑云回被架在太平门前焚烧。国朝因此事而动荡不安,而朝官们最为关注的永昭帝身体状况问题,随着一个个太医和大夫被问罪被处死,完全没有人敢在明面上议论了。永昭帝一方面用焚烧郑云回来转移朝局的焦点,另一方面用问罪太医大夫来发泄内心的愤怒。据说,周太医即便是死了,也被帝王下令鞭尸,而其家族三代子孙一个都不剩,女眷全被没入流放……这两个严苛的手段齐下,以致朝臣无人敢载提及此事。然而,很多东西就算用再可怖的手段,都无法压下来的。永昭帝越是残杀太医,便越是让所有人都知道帝王真的只有一两个月可以活了。自京兆而出,到大安十大道,各处的局势都像被盖在锅里燃烧的油一样,都炽热翻滚不已。只要加一些水,就能沸腾崩裂开来。但是这水将落未落,令每一个人都焦躁不安。越来越多不好的消息传到了京兆,传到了永昭帝跟前。山东道贼匪复燃,到处打家劫舍,致令百姓惶惶,山东道观察使上疏恳请永昭帝派兵前往剿匪;江南道六七月本是雨水丰沛之时,去年就是差不多时候发的洪水,但是今年进入六月以来却是一滴水都没有下,江南道沃野干旱,江南道观察使上疏恳请户部开仓放粮……接到这一个个奏疏,永昭帝气得将它们全部摔在地上,狠声说道:“一群昏官庸官,全部都是没有用的人,可恨!可恨!”他从来不知道,自己的国朝竟然会有那么多问题,在这个关键的时候,都爆发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是要求朝廷增兵就是要求朝廷给钱。在这个时候,永昭帝怎么可能往外增兵给钱?他将京畿卫的士兵都调进了京兆,就是为了要对付汪印而做准备。他笃信,一个月后火烧郑云回,汪印一定会出现,一定会救郑云回。汪印武功高强,哪怕缇骑在收复云州五城的过程当中死了不少人,但他相信汪印手中仍有很强的势力。这些势力,他绝不敢小瞧。因此,他特意唤来了仪鸾卫大将军宋定边,吩咐其做好对付汪印的准备,还吩咐其一定要活捉汪印的夫人。不想,宋定边却这样回道:“皇上,臣请求带兵前去山东道剿匪,以保当地百姓安宁,请皇上准许。”永昭帝完全没有想到宋定边会这样说,一下子竟不能反应过来。在这个时候,宋定边请求前去山东道,为什么?对此,宋定边这样答道:“皇上,臣就是从山东卫调任上来的,对山东道的情况十分熟悉,定能顺利剿灭匪患。”宋定边立于紫宸殿中,看起来威严肃穆,回答的话语也滴水不漏。这的确是他请求前去山东道的原因,但这只是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也是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他不愿意参与一个月后那场焚烧,不想参与对付汪印。汪印为国朝做了些什么事情,他实在太清楚不过了。如今韩珠节还带着从汪印从大雍救出来的暗探在回来的路上,皇上却已在设局对付汪印了。汪印不求功,他已知道,但要被这样对付,他却无法接受。那么多人已去请愿反对,就连定国公和护国公都已经行动了,皇上却依然顾我。宋定边很清楚,就算他也出言反对,皇上也不会改变,反而将他手中的力量撸掉。顾大人和汪印做了那么多努力,才让他顺利执掌仪鸾卫,仪鸾卫的势力可以用来做更多的事情,现在还不能在他手上失去。他不能改变皇上,但是他能改变自己。他本来所擅长的就是带兵打仗,而不是参与朝中各种权力斗争。——他要带着仪鸾卫去做自己所擅长的事情。在国朝局势越是动荡的时候,他便越要坚持自己的路,仪鸾卫也越不能乱。但永昭帝显然不是这么想的,他成立和壮大仪鸾卫都初衷,就是为了牵制缇事厂。如今,当然要用仪鸾卫来对付缇事厂!在这个时候,宋定边怎么能带着仪鸾卫前去山东道?但是,宋定边仍旧请求道:“皇上,现在的仪鸾卫绝非缇骑的对手,就算用仪鸾卫来对付缇骑,也只是仪鸾卫白白牺牲而已。”“臣以为,这一次山东道剿匪,就是对仪鸾卫最好的锻炼。只有经过血的洗礼,只有经历过厮杀鏖战,仪鸾卫才能变强,变得比缇骑强!请皇上允许臣的请求!”永昭帝探究地看着宋定边,想从其脸容上看出些什么来,可是他什么都看不出来。帝王沉默了下来,迟迟没有回答宋定边的请求。紫宸殿这里的氛围,变得越来压抑沉郁……不管是宋定边的请求,还是各朝臣的反对,这一切,被幽禁在皇子所中的郑云回都不知道。
第1352章 各取(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