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如果阴氏和魏氏那么容易翻脸,感情着实也是太塑料了一些。
至于阴氏和魏氏会不会因为莒国和邾国结盟攻打鲁国而出现嫌隙?这个就是谁都无法说清楚的事情了。
真的很难说清楚的啊!
哪怕是有意见,阴氏或魏氏能够明白说吗?
另外,嘴上说没关系,心里真的没有一丝一毫芥蒂咯?
所以啊,再好的沟通也抵不过“人心叵测”这个词的一次出现。
关于这件事情,阴氏和魏氏又不能完全没有表态。
魏氏的表态是,明年将出动两个“师”随同吕武西征。
而魏氏本来只想出动一个“旅”意思意思的,出了事只能接受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的出征。
在发生这些事情的时候,谁都没想到山东那边的乱局搅和了魏氏的盘算,间接大大地帮了阴氏一把。
吕武则是给国君去信,推举魏相担任“田部史”。
国君很给面子,哪怕吕武没有亲自过去,还是接受了吕武的推举,任命魏相就任“田部史”一职。
事情的发展其实挺简单,也就是宣告阴氏和魏氏不存在任何的不合,关系亲密到都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期间,国君还露脸客串了一把,整得一些人必须悠着点,甚至帮忙压下各种流言,免得阴氏、魏氏真的跟国君玩到一块去。
而实际上,吕武和魏氏还有更好更有用的做法,仅是交换一下家臣的使用,能够立刻让所有的流言蜚语消散,证明阴氏和魏氏不但联盟牢不可破,甚至很是水乳1交融。
关键问题在于吕武和魏琦都万般清楚,交换家臣需要谨慎再谨慎,一旦真的干了交换家臣的事情,两家至少二十年内是谁都别想离开谁了。
其实,阴氏和魏氏的合作也不是无法维持二十年,他们不那么干肯定是存在相关的顾虑。
首先,卿位家族进行联盟是一种常态,问题在于要掌握一个合适的度。
两个卿位家族真的密不可分,其余的卿位家族不想联合起来搞事都不行。
所以,晋国卿位家族之间的联盟,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上一刻好到能穿同一条裤子,准备好下一秒随时能够翻脸。
旧的一年很快在大雪纷飞中过去,新的一年准时的到来。
数个月的时间之中,晋国要算是大事,仅是阴氏和魏氏唱了出戏给众人看,其余都是一些知道了也没什么价值的鸡毛蒜皮小事。
莒国和邾国联盟对鲁国宣战,嚎了一嗓子之后,什么实际的行动都没有。
等待春暖花开又过去一个月,来自莒国和邾国的使节团抵达“阴”城。
他们总算没忘记负责本国邦交的是晋国“常务卿大夫”吕武,懂得在开打之前来请示一下。
已经宣战,却又来请示?程序上不对,可以用态度(贿赂)来解决的。
而吕武实际上正在准备西征,一些来自秦国的新消息很值得重视,搞得他压根不想在莒国和邾国联盟打鲁国的事情上多费精力。
当然,不见在礼节和制度上都不行。
吕武在即将出征的军队营盘中,接见来自莒国和邾国的使节团。
莒国和邾国的各色人等先去了“阴”城,才知道吕武根本不在“阴”城,他们被领着过了大河,来到不知名的地方。
这里被吕武取名为“甘泉”,军营的旁边就是正在建设当中的城池。
看到连成一片的营盘,莒国和邾国的人亲眼证实了一则传言,也就是吕武彻底跟秦国卯上了。
他们很乐意阴氏将精力放在征讨秦国上面,认为这样的阴氏才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管晋国东面各个诸侯国的事务。
一旦晋国负责邦交的“卿”没功夫关注?几个诸侯国的压力会变小非常多。
想象一下,时时刻刻被老虎盯着是个什么感受?肯定没人乐意的呀!
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猜对了。
吕武在听取两国时节的外交词汇以及一些交代、请求后,说道:“事端发于鲁,莒、邾牵扯其中,我早知矣。莒、邾知礼,来告于我。我诸事缠身,难有明言相告,望你等好自为之。”
莒国和邾国的使者立刻大喜。
不反对?那就是赞成嘛!
他们倒是没觉得本国送上的大礼起到关键作用,很懂事地一再道谢,不做半点纠缠地利索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