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吕武是赵武的姐夫。
士匄还是赵武的大舅子呢。
联姻关系能够避免的只会是小事,关乎到大事一点屁用都很难起到作用。
“范氏乃是强族。我即便愿助力于你,阴氏折损如何定数?”吕武不是为了讲难听话,只是在讲述一件事实。
赵武不明白吗?他太明白了。
有些人吧?他们只会从自己的立场和需要来作为出发点,自己的目标达成,哪管谁会是什么样的下场,偏偏在事后还会去讽刺某某谁的智商着实太低。
赵武可能没有上面讲的那么恶劣,不过对他们这种贵族来说,情面什么的都是次要,真要只顾情面不讲利益,哪个家族又能落个好?或者说,都是一大家子怎么能够这么任性!
一旦阴氏以武力介入,赵氏能负担起阴氏的损失吗?而会有什么结果很难在事前有个准求的判断。
所以,凭什么阴氏要去入场,就只因为赵武是吕武的小舅子???
当然,吕武不能让赵武彻底绝望,说道:“你若愿赠‘温’予范氏,我可再寻中军佐。”
这下好了吧?白白失去一块富裕肥美的封邑,毛都得不到一根。
不要说“温”那边已经开打,战况是范氏在野外击败赵氏,进入到攻城战阶段。
吕武去找士匄还不一定能平息交战,哪怕士匄同意罢战,赵氏这一波完全就是一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局面,往后赵氏在国内外就别想有什么逼格可言了。
一句话让赵武的脸色变得惨白。
只是吧?能够和平罢战已经是赵氏目前能够得到的止损方式,远比战败的下场要好很多了。
如果是赵氏战败乞降,以为光是交出“温”就完事了吗?范氏势必还会从赵氏身上割肉,以晋国内部的习俗约定,赵武领导下的赵氏也将沦为范氏的附庸。
“我有一言。”吕武不是为了打击赵武,不得不讲在前头,说道:“中军佐若是不允,抑或愿罢战再掠赵氏封邑,我不可再多纠缠。”
赵武又不是傻子,哪里不懂那种道理。
要说有什么怨怼吧?赵武还真无法埋怨到吕武身上,吕武这一次愿意当说客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赵武再奢求更多就是完全没有逼数。
“旦夕之间,我复厉公境况。”赵武很是落寞地想道。
晋厉公在位期间,赵武还没有从母亲那里获得大量的遗产。
赵氏的旧地,也就是后来被称呼为“杨”的地盘,内乱期间早就被打得稀巴烂了。这个也是赵武愿意拿出来跟阴氏置换“温”的主要原因。
获得“温”的赵氏一下子有要恢复兴旺的趋势,可以想象“温”到底被郤至经营成何等模样。
包括赵武和其余的外人看来,拿“温”换“杨”的吕武真心是太照顾自己那个小舅子了。
实际上,不管是被称呼为“赵”地还是“杨”地,这一块地盘从经济角度和农业开发的质量上来讲真的不怎么样,也就吕武这种从战略需要角度出发的人才会觉得很香。
吕武只是将赵武送到室外,没有送到家门外。
后面,?嬴小心翼翼地过来赔罪。
如果吕武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春秋人,哪怕不从重处罚?嬴,也要狠狠地训斥一顿。
关键吕武还没有完全被春秋时代所同化,再来是觉得平时亏欠后宅甚多,装作根本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轻轻地揭过了。
吕武对?嬴是这样,对魏晗也会是相同的处理方式。
当然,也就是一个下不为例的界线,再犯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至于说阴氏后宅弄权什么?吕武说什么也不会放任。
晋国有头有脸的人物全被吕武召唤来到“新田”,他们却是一次都没有聚首,有的只是少数人私下的交流或进行肮脏的交易。
聚而不议当然是一种很高明手段,各家的头头脑脑都到“新田”来了,私军失去家主的指挥打起来会相对克制一些。这个并不是开玩笑,家主不在场进行灭门在当前是一种“于礼不合”的行为,一旦战败方躲进自家祭奉祖宗排位的庙里,不是谁都有够资格下令攻进去的。
晋国的内乱在持续,国外也是风波渐起。
第一个发生大事的是卫国。
前几年卫衎遭到国人驱逐,他第一个逃亡的国家是鲁国,然而鲁国君臣拒不接纳,后面跑到了齐国。
遭到晋国肢解的齐国当然是大不如前,要说影响力全面退散则是不至于,齐桓公……或者说管仲给齐国留下的余萌多少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