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子,可有破城之计?”
面对赵无恤的询问,家臣们先交头接耳了一番,随后杨因站出来分析道:“筑土山俯攻,掘地道之类,消耗时间太长,有时候要准备一个月,甚至三个月时间,不符合速克城池的计划。而且朝歌城高人多,范氏别的不多,武库里的弓箭却堆积如山,我军很难逼近城下掘土,也不容易奏效。”
“当然,因为要速胜,加上朝歌城一直以粮仓着称,想来应该够吃很长时间,既然如此,那在城外筑起长垒,围困城中,等到城内无食,我再攻之的法子,也不可能用在这裏。”
赵无恤点了点头:“杨先生说的不错,如今正值夏末,阴雨绵绵,土地潮湿,一铲子下丈余便能见水洼,地道是没法挖的,砖木潮湿,火攻也不太容易奏效。土山倒是可以让劳役们一边填平护城河,一边堆积起来,就算无法上去太多人俯攻,也能方便斥候观看城内部署和动向。”
羊舌戎也说道:“至于蚁附、爬梯几种,说真的,攻城不同于野战,野战一马平川,敌人再多冲杀上去即可,攻城却是从下仰面而攻,天然就落了下风,在往城上攀援的时候,梯子随时可能会被推倒,也可能会被敌人的箭矢射中。攀到城上后,又是以寡击众,城墙上辗转腾挪的空间不大,很容易就会陷入被围攻的局面,即使有万夫不当之勇,敌人永无止境似的杀上来也受不了。”
谋臣杨因表示同意:“即便能侥幸破城,伤亡也会很大,赵氏现在周围全是心怀叵测的敌人,这种付出三分之一夺取一城的交换是无法接受的。”
众人纷纷点头,之后你看我我看你,不再有人站出来了,似乎计止于此。
最后,却是柳下跖冒头道:“将军,我倒是想出来一计,或许可以建立奇功。”
赵无恤问道:“子石有何妙计?”
盗跖眼睛闪亮:“不如水攻!”
……
“水攻?”赵无恤嘴角露出一丝笑,这时代以水攻城还真不多见,晋阳之围,王贲灌大樑这些脍炙人口的战例还没有呢。
“不错,是个好思路,战场上最猛烈的东西莫过于水火,你且说说看。”
柳下跖道:“将军可曾听说过吴人灭徐国的故事?”
听到徐国两字,赵无恤突然想起了阿姊季嬴的身世,他自然是知道的,但为了调动臣下们发言的积极性,微微一愣后道:“说下去。”
“十四年前,吴国行人伍员和司马孙武奉命伐徐国,他们久攻徐城不下,伍子胥便心生一计,堵住山上的水再灌入徐城,因为城垣是夯土而成,一个月后便被水泡坏了,吴军轻而易举地入城灭了徐国。”
徐城之围大概是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次水攻破城,柳下跖提出来后,家臣们讨论了一会,都觉得此计不错。朝歌城墙虽厚,夯土虽实,也会被水泡坏,而且朝歌旁边,正好有一条丰水期的淇水在流淌。
然而就在此时,营帐门口却响起了一声略显稚嫩,却中气十足的声音。
“此计恐怕不妥!”
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了那儿,却见一个未戴冠,扎着圆髻的少年在黑衣侍衞漆万带领下掀开帷幕走了就进来。
少年大约十四五岁年纪,容貌淳朴,眉眼开阔,穿着一身蓑衣斗笠,裏面是方便活动的短打,手脚粗壮,还踩着一双沾泥的草鞋……
此人看上去像一个征召来扛石头天沟壑的劳役,有几名不认识他的家臣,如杨因等立刻眉头大皱,却没注意到,和这少年年龄相仿的项橐眼中满是重逢的喜悦。
赵无恤脸上的笑容也越发浓了,他甚至拍起掌来。
“是我的小公输子到了!”
……
在鲁国一直有这样一个传闻。
在赵氏幕府下,有一个名为“考工署”的机构,专门负责官营手工业的制造和管理工匠版籍,其长吏名为“工师”,由大工匠公输克担任。
鲁国官营手工业拥有30多个工种,涉及冶金、瓷器、造纸、运输、玉器、皮革、染色、土木建筑等各个行业,只是将盐业和铁业两项国之命脉单独分开,不归考工署管辖,而划到了“少府”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