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林之塞?那荒芜的破地方,山川纵横,除了栗树桃树外都种不了别的,要来有何用?”
子蒲有些失望:“十年过去了,你还是一只知道冲锋的莽夫,这桃林之塞前据华岳,后临泾、渭,一直以来都是秦国喉舌、用兵制胜者必出之地也。崤函之战后,秦国一百五十年不能东出,就是因为晋人扼住了这裏。”
“原来此地如此重要……”
“所幸去年我乘着知赵决战之际,占领了崤函的几处隘口,你这就帅一军之众,再带上擅长筑关隘的大夫尹喜,在开春后去桃林之塞修筑关卡。”
“关卡?是为了防范晋人?”
“主要是韩氏,在击败知氏后,韩氏正发兵河外,只怕韩氏的家主是看上这一片了,要强行插一手了。”
子蒲又语重心长地对子虎说道:“你与左庶长间虽然有分歧,但还是需要忍让,他说的也不算错,赵氏崛起太强势了,的确隐约可能成为我秦国的大敌!虽然僻在雍州,我依然能感受到赵无恤带来的威胁。”
“所幸有了桃林之塞的关隘,以及十年前你我助楚复国后得到的商于之地,加上河西,秦国在东北、东、东南三面便有了山河之固!”
子蒲信心满满,他不知道的是,因为历史已经面目全非,晋国内战那些细节的偏差,如知氏的提前败亡,赵魏韩微妙的关系,竟让秦国有了一个小小的复兴机遇……
“我为大庶长期间,纵然不能实现穆公梦寐以求东进争霸,也能自保有余!”
……
踱步走出大郑宫,外面的人已久候多时。
知果见子蒲如众星捧月般与一众秦国公族、大夫迈着毫不收敛的步伐走出来后,便立刻上前去拜谢。
“晋国亡人知果见过大庶长,敢问秦君可愿接纳知氏?”
子蒲淡淡地说道:“开春朝会时,你我便是同朝之臣了。”
这是成了的意思!知果闻言大喜,再拜道:“多谢大庶长,知氏会把自己当成秦人,为秦国尽忠,之前答应大庶长的事,也会尽快去做,屠原是大庶长的了!”
子蒲笑眯眯地接受了知果的逢迎,接收河西,能让秦国得到一处战略要地,讨好解开这个心结的公族和国人,让自己大庶长之位更加稳固,还能得到一个食邑,简直是一石三鸟,于公于私都有好处,他何乐而不为呢?
“屠原是我这支公族得名之地,失而复得,心中甚喜,日后知氏与本庶长同朝为臣,当齐心协力,一同抵御晋国赵魏韩三家兵锋。”
子蒲一顿,继续问道:“不知知伯身体如何,我与他通信时,听他自言垂病,命不久矣?”这也是他极为关心的问题。
“父亲在少梁城病倒了……”
知果脸色凄苦,屋漏偏遭连夜雨,知氏也是走了背运,连续的败亡,昆父兄弟一个个死去,连家族的顶梁柱知伯,眼看也快不行了……
“他说在死前,只想见一个人。”知果再度抬头,知氏的金帛钱财多半入了子蒲的腰间,这是他最后一个请求。
“知伯想见谁?”
“大庶长能否派人在秦国查查老子下落,听说他在太华山隐居?老父死前,只想见老子一面,以解其惑……”
老子?
子蒲想了想后,摇了摇头:“此人神龙见首不见尾,据说已经不在太华山,又不知去何处云游去了。”
……
三百年前,骊山之难,犬戎入寇,秦襄公因勤王有功而列为诸侯,赐与歧西之地,因他的叔父也参加了这次救周行动,所以周室同时将秦襄公的叔父秦康封到大河西岸的梁地,称之为梁国。
梁国传承了几代人后,迎来了末代国君,这位国君别的不喜欢,就好土木工程,他征发全国民众,修了偌大的城池,又挖城壕。作为秦晋间弱小的诸侯国,梁伯此举远远超出了国力的允许范围。繁重劳役早已使民众们疲惫不堪,怨声载道,人心向背引发了逃跑和反抗,于是秦穆公便乘此机会,灭亡了梁国。
其后秦将梁国名为少梁,因为少梁地处大河以西战略地位异常重要,是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也使的少梁流离失所,时而归秦,时而归晋,如今则在知氏手中。
腊月将至,知氏在大河东面的残部已经完全被剿灭,幸而他们也得到了来自雍城的消息,秦国已经接纳知氏,并将派兵来少梁支援,帮助他们击退魏氏的进攻。
少梁城里的知氏家臣们只能指望今年大河不会冰封,以及已经卧病月余的知伯跞能多撑些时间,不要在这个时候抛弃宗族,随他的孙儿而去……
或许是祈祷应验,或许是昊天护佑,十二月时,大河没有完全冰封,未得到赵韩两家相助的魏氏只能望着险要的龙门而叹,对岸已经有秦军进驻了,他们放弃了强攻河西的打算。
而知伯也撑过了最危险的几天,他虽然已经精神恍惚,但每每到垂危之际总能醒过来。
这一日,正是夏历一月初一,严阵以待的少梁城外来了一个奇怪的组合。
一头老青牛毛光发亮,被养得膘肥体壮,在路上极为醒目,看得出平日打理费了多少心思。不过也显出一些老态,而且断了一支牛角。它舔了舔路边冰消雪融流下的溪水,睁着湿润的牛眼,看着薄雾中的少梁城晃了晃脑袋,仿佛通人性。
一只苍老的手拍了拍牛角,青牛背上有鞍,鞍上坐着一位鹤发童颜,目光深邃,笑容和蔼的老者,他除了一件脱毛的裘衣外身无长物,只带着一根竹笛,一身潇洒,就这样骑着老青牛,慢悠悠的向少梁走去。
老者吹奏的笛声在晨雾中转折回荡,一人一牛仿佛春天的使者,在他的身后,河西正在渐渐苏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