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 历史的尘埃(2 / 2)

赵无恤接下来还说了很多,说了盛唐风月,宣和画卷,史墨为之神往。

说了靖康之耻,风波亭之冤,史墨为之扼腕。

说了崖山之战,华夏不绝若缕,史墨默然不言,感到了一丝绝望。

说了红巾遍九州,明皇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史墨为之拍案叫好。

说了萨尔浒之战,四九城之危,煤山上崇祯皇帝吊死,满清入主中原,神州再次沦陷,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华夏的衣冠,没了……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剃发易服,失去的不仅是衣冠之仪,更是华夏的根啊……”

这一刻,本以为已经看透世间万事,历史也只是冷冰冰的记述的史墨竟然痛哭流涕,他哭得就像个刚得知自己失去了儿孙的白发人。

……

比起能活数百年的龟鳖,比起能活数千年的树木而言,人的生命太短暂了,他们被囚禁在永恒的现在中,活在过去的迷雾和未知的未来之间。

所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开始记述历史,指望在转瞬即逝的尘埃下保留一些东西。或是想要让时代不要那么快被遗忘,或是想留名让后人记住自己的事迹,又或者是作为先来者,想让他们引以为戒,以史为鉴,这就是史官的本职工作。

史墨是其中的佼佼者,我吸纳了那些知识,所以才能如此洞察时代、人心。

而赵无恤却比他更特殊,他不仅是满腹贪欲的年轻权臣,也是内心藏了无数话语和故事的长者,是一本包容了数千年智慧的史书,书页紧锁,能一窥其中究竟,史墨觉得,这真的是他的幸运。

史墨知晓过去,根据以往的兴亡经验来预言时局,然而赵无恤更胜一筹,他能看透未来。

等他冷静下来后,才严肃地对赵无恤说道:“上卿通晓未来大势,但你的所作所为,却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就好比宋国人为了使自己田地里的禾苗长得快,便将禾苗往上拔,结果禾苗反而快速枯萎的故事一般。”

“夜间点亮火把照耀前路,总比摸着黑乱爬磕磕绊绊要好。”赵无恤说道:“我愿做指路的明灯,只望华夏能一路坦途,少一些波折和危亡,过去所做的一切,有私心,也有公心。”

史墨点了点头,认可了这句话。如此一来,赵无恤的种种作为都能说得通了,异样感消失。

“老朽还有一事相求。”他眼中闪过一丝殷切。

“但说无妨。”

史墨的手有些颤抖:“上卿说的这些东西,我能记下来么?”

“太史聪睿,应该明白,今夜的对话,只要有一个字传出去,会有怎样的后果。”

“在上卿生前是如此,但身后呢?百年之后,千年之后呢?”他在看来,那些可能不会再发生的历史,也是弥足珍贵的东西,不应该就这么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

赵无恤沉吟片刻后道:“太史可以记,但我也有个请求。”

“诸侯连横谋赵,河东也大战在即,《晋史乘》里,关于我弑君及太子的事情一旦被大肆宣扬,对时局十分不利。”

“上卿想让我删改?”唯独这一点,史墨做不到,这是为史者基本的节操,至少,不能由他亲自来毁掉记录。

无恤却道:“我想要太史递交辞呈,从太史之位上退下来,史赵将接替太史之位。”

史墨正要皱眉拒绝,却听赵无恤又道:“退下来之后,太史便要交出晋史乘,但与此同时,太史也可以修自己的私史,私史之中,无论是此次铜鞮宫之变,还是今日你我的对话,任由太史记述。”

这一次,史墨犹豫片刻后道:“上卿允许我继续私下记述,老朽可以从太史之位上退下来。”他知道,自己一旦卸任太史,赵无恤肯定会对晋史乘加以控制,去掉那些对他不利的东西,但这是难以避免的,自己纵然抗拒而死,赵无恤依旧能得逞。可在听了赵无恤今日所述后,太史墨捍衞真史的死志向,却不知不觉淡了。

那卷记述了“晋卿赵无恤弑其君及太子”的竹简,不知何时,已经掉到了地上。与一个邦国,一个民族数千年的沧桑历史相比,这点事情就好像是沧海之中的一粒粟,无足轻重了……

而且他相信,自己可以如那“司马迁”一样,将私史做成后世无法忽视的正史!比起后世动辄焚烧史书,大兴文字狱的帝王,赵无恤已经很不错了。

此事了了以后,赵无恤也松了口气,他对身后名倒是没什么兴趣,只不过不希望影响现在的战局,影响他的谋国谋天下,而且也不想因此打断史家的脊梁骨。

现在,就让太史墨成为他的自传史官吧……

“太史应该会宗周金文。”

这是一种较为古老的字体,在平王东迁后就渐渐被摈弃了,现在天下能识别并书写的,不超过一百人,太史墨作为史官里的佼佼者,自然是会的。

“我说的那种种事情,太史可用古金文书写,但简册必须同晋史乘一起封藏,解密的期限是……千年。”倘若他打造的新政权能维持那么久的话。

“一言为定!”

皆大欢喜,提防化为尊重,多年未饮酒的太史墨自嘲地笑了笑,给自己倒了一盏,又给赵无恤满上。

“就为上卿今日坦诚而言,老夫可否敬你一盏?”

“求之不得,且共饮!”

二人对饮,饮完后都将酒盏翻到在案上,不知为何,突然间相对大笑。

等黑衣侍衞再回来时,却愕然发现,太史墨和赵无恤两个相差几十岁的一老一青,半个时辰前还剑拔弩张横眉冷对,现在却像是多年不见的老友,相对而坐,一杯浊酒,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