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时常把分家挂在嘴边,心裏明白许老头不会答应,她其实不过也就是过个嘴瘾,被瞪了一眼吼上几句也就消停了,可许杏儿面色难堪地站在旁边,却把分家两个字,听进了心裏去。
屋里传来许老太太的吵吵声,陈氏听得眉梢一挑,不动神色地继续包粽子,李氏却是一脸兴奋,抻着脖子侧耳听着,恨不能把头扭下来丢进屋去听听说了啥。
过了许久,许玲子神色别扭地出来,手里拎着个小布口袋,递给许杏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杏儿,喏,家里细米也不多了,这些你先拿回去用着,过些日子赶集再去换点儿。”
许杏儿看着那瘪瘪的口袋,裏面的米怕是都没有一捧,手在身侧捏紧又放开,她知道不是许玲子的问题,定然是许老太太不肯多给。
她站在太阳地儿里,心底却一寸寸地发冷、变硬。
有那么一瞬间,她真想跑进去,把米口袋摔在许老太太脸上,让她都自己留着吃吧,自己宁可吃糠咽菜,也不愿看着她的脸色讨吃食。
但是转念又想,种地自家是出了力的,收麦子又是姥娘家几个舅舅帮着收的,这些粮本就有自家的份儿,凭什么不要?
想到这儿,她伸手接过米口袋,打开飞快地扫了一眼,面色为难地看向许玲子,叹着气道:“如今锁儿也在我家,他本就大些日子,又是个小子,比栗子能吃多了。这点儿米,也不知道能吃上几顿,小姑若是没空去换粮食,把粮给我,我背去换也是一样的。”
许玲子的脸一下子就涨红了,但好歹还知道给亲娘留面子,勉强维持着面部表情,哄着许杏儿道:“你先回去给他俩吃着,过了端午姑就去换粮。”
“哦,那我先回了。”许杏儿拎着米口袋,走前又回头说,“姑,你啥时候去赶集,叫上我一起。”
“赶集要走恁远,人又多又挤,你要买啥,我给你捎回来就是了。”许玲子道。
“不过是去凑热闹,她能有钱买个啥……”李氏说着翻了个白眼。
许杏儿不理她,对许玲子道:“去给我娘买些吃的补身子。”
许玲子闻言奇怪道:“你那里来的钱儿?”
陈氏和李氏顿时都把耳朵竖了起来,虽然她俩也都偷着攒钱,但并不妨碍她们盯着别人有没有藏私。
“我姥娘给的,说让给我娘买点儿红糖,回来炖蛋补身子。”许杏儿自然不会说是自己赚的,顺口便拿叶家出来遮掩。
许玲子见她说得顺溜又合理,这才放心地点点头,叮嘱道:“你回去问清楚,看你娘都要买啥,到时候我领你一起去。”
陈氏一边包粽子一边笑着说:“杏儿姥娘真是疼闺女,三天两头地就给贴补。”
“那是,自己的亲闺女,十月怀胎掉下来的肉,累死累活地拉扯到嫁人,能不心疼?”许杏儿皮笑肉不笑地说,“大娘现在还体会不到,等明后年大双姐出了门子,便能体会到做娘的心了。”
陈氏被不软不硬地顶回去,差点儿被自己一口唾沫呛到,面露讪笑说:“这话说得有理,杏儿如今长大,知道为人处世的道理了。”
“就是说,谁都是娘生父母养的,没得只疼自个儿闺女,把别人家闺女不当人的。”许杏儿眨巴眨巴眼睛看向陈氏,“人在做天在看,大娘,你说是吧?”
“……”陈氏原本只知道许杏儿泼辣,一言不合便能大打出手,没想到她的嘴皮子也这般利索,几句话说得不见脏字儿,却格外地噎人。
许杏儿也并不等她答话,拎着米袋子径自离开,还没走到家就看到山子,手里提着两条鲤拐子,活蹦乱跳,时不时地扑腾下尾巴。
“山子哥。”许杏儿迎上去,“这是哪儿来的鱼,看着真新鲜。”
“自然是抓的。”山子咧嘴一笑,露出满口雪白的牙齿,“拿去给婶子炖了补身子。”
许杏儿连连摆手道:“这怎么好意思,我的脚还多亏了你送的草药才能好得这样快,我还没谢你呢,怎么能再收你的东西。”
“你这人就是瞎客气。”山子不管许杏儿说什么,把拴着鱼的草绳塞进她手里,又拍了拍腰间的篓子,“我这裏还有好几条呢,回家也够吃了,这两条本来就是要给婶子的,你拎回去别心疼柴火,加上水多炖些时候,把汤熬得浓一些,补身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