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荒谬,往往更加合理(2 / 2)

下手的那一刻,张耆自己预料不到过这一剑的后果。</p>

就好比一个普通人雷霆激愤、血溅五步的时候是无法预料到自己日后押赴刑场,执行死刑场景的。</p>

张耆不是普通人,但不意味着他失去了人的感情。</p>

相反,张耆或许比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更加感性,也更加容易失控。</p>

事传到了赵恒的耳朵里。</p>

赵恒早已满是伤痕的心又一次被重创。</p>

丁谓的话让赵恒一度怀疑张耆叛国投楚,痛到呕血昏厥,而在昏迷前,赵恒说的话是</p>

“朕不信...张...耆、召..曹...曹璨。”</p>

这个话可以解读为赵恒已经不再信任张耆,也可以解读为赵恒不相信张耆会叛国。</p>

但传出来的话却成了。</p>

‘朕不信张耆,诏,赐死。’</p>

那么丁谓的行为就很明显了。</p>

这是在矫诏。</p>

他把召曹璨矫诏成为诏,赐死,意图就是不打算让曹璨这位勋臣重将回京。</p>

至于赵恒的死是不是丁谓弑君谋害就不难猜测了。</p>

不让武将回京,那么新君如何拥立,自然由文臣说了算。</p>

有人说,现实往往比小说更加荒谬。</p>

或许,现实和小说都不荒谬。</p>

因为我们都清楚的经历过,现实中的荒谬是由种种因果导致的,我们会感慨会倒溯,如果在荒谬的结果发生前,我们少做了某一件事或者多做了某一件事,导致时间错开,会不会荒谬的结果就可以避免。</p>

而感慨小说的荒谬是因为小说只有结果而没有过程,更突兀一些。</p>

像现在的东京。</p>

如果视角一直随着骆永胜移动,不曾交代宋廷故事,那么突然说一句。</p>

‘张耆杀了王钦若、气死了赵恒。’</p>

这太荒谬了,谁也接受不了,因为根本无法理解。</p>

可事实却是所有的事都好似上苍有一双大手在理弄着每一个人人生发展的路线。</p>

在这个结果之前一样有无数的如果可以避免。</p>

如果张耆忍住一口气没杀王钦若,赵恒就不会因为生气而吐血昏迷。</p>

如果没有骆永胜,赵恒的身体也不会那么差。</p>

如果王钦若不和寇凖党争,张耆也不会和王钦若有如此深仇大恨。</p>

如果......</p>

如果......</p>

可能性有无数,但结果只有一个。</p>

不可更逆、不可转圜。</p>

只能徒劳叹息,悔知晚矣。</p>

就如同现实中,我们无心犯下的过错随着时间的发酵变得巨大,当数年后或者数十年后反伤害到我们自身时,后悔已没了意义。</p>

而比这更荒谬和更悲哀的则是,我们甚至不明白伤害从何而来、因何而起。</p>

疯狂的东京城陷入了混乱,无数的王公贵胄傻了眼,不明白为何好端端的,大宋就成了这样,而守在通津水门做好赴死准备的贺勋一样傻了眼。</p>

他是没打算活着离开东京的,可现在城门洞开,各处混乱,没人搭理他了,也没人去关心寇凖的离京。</p>

探听到原因之后,贺勋傻了。</p>

赵恒死了?</p>

这叫什么事?</p>

“这叫什么事,赵恒竟然驾崩了!”</p>

襄阳大营的骆永胜同样感觉到不可思议,他北望东京,只觉头脑混沌。</p>

孤乃天命之子?</p>(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网址: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