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明显的一愣,随即下意识的说道:“突袭沈阳?没可能!”
张准目光闪动,缓缓的说道:“鞑子一旦发起第三次入寇,后方必然兵力空虚,要是你们此刻突袭沈阳,刚好抄鞑子的后路。就算不能突袭沈阳,完全收复大凌河一线,还是没有问题的。”
“目前,你们的防线存在太多的缺口,消耗了太多的兵力。要是你们抓紧这个机会,将这些缺口都补齐,以后鞑子再来进攻,就要承受强大的阻力。这对于你们来说,总是有好处的。”
吴三桂摇头说道:“你错了。锦州的正面,还有鞑子的正红旗和镶红旗驻守,他们的骑兵数量也不少。要是我们离开了城镇,在野地上和鞑子的骑兵交战,至少需要三倍于鞑子的骑兵数量,才能相持。要打败鞑子,最少要五倍于鞑子的兵力。我一个人突击沈阳根本不可能。除非是全军突击,才能将鞑子的正红旗和镶红旗击退。”
张准脸上露出期待的神情,慢慢的说道:“你们有全军突击的可能吗?鞑子的正红旗和镶红旗,总兵力估计不超过四十个牛录。你们辽东军,可是有着整整二十万人。即使是抽调十万人出击,也是鞑子兵力的十倍。足够将两旗鞑子全部驱散了。”
吴三桂看着张准,不答反问:“你说呢?”
张准只好微微笑了笑,没有说话。
高起潜连鞑子入寇的消息,都不愿意向上汇报,显然是一心想要借助鞑子的手,削弱秦军的力量。指望他下令辽东军全军突击沈阳?做梦!就算吴三桂本人想要突击,也肯定会被高起潜制止的。如果连吴三桂都无法主动出击,其他的辽东军将领,更加不会主动出击了。
作为辽东的监军,高起潜的权力很大,吴三桂断然不可能违背他的命令。事实上,张准从某些渠道获悉,高起潜对吴三桂,其实是很欣赏的,他甚至想要收吴三桂为义子,只是还没有正式提出来。如果高起潜真的提出来,要收吴三桂为义子,大概吴三桂也不会拒绝的。
从军事战略上来看,在鞑子屡屡入寇的时候,明军的确是有机会直接突袭沈阳的。鞑子的兵力,始终是有限的,精锐入寇以后,辽东的兵力,确实空虚。如果是张准统帅辽东军,一定会集合十万精锐,直接杀向沈阳,从而迫使鞑子撤退入寇的军队。
这是最基本的围魏救赵策略,没有人会不懂。之所以不去做,也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不想做。突袭沈阳的风险固然很大,养寇自重的利益更多。要是一口气将鞑子收拾了,关宁军事集团也就不存在了,他们还去哪里争夺权势和利益呢?
现在的关宁军事集团,可以说是集中了明国大部分的资源,大部分的精锐,大部分的高层,也是出自这个集团。而这个集团,正是依靠鞑子存在的。要是鞑子不存在了,这个集团自然会烟消云散。因此,说的不客气一点,崇祯皇帝的确是想平定辽东的,只是下面的人,未必就这么想。
要是以前,在沈阳和辽阳丢失以前,关宁军事集团的高层,肯定不会这么想。因为那个时候,丧师失地,是要被斩首的。熊廷弼和王化贞,都因此丧命。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他们必须想方设法和鞑子作战。然而,在丢失了沈阳和辽阳以后,明军和鞑子的战线,基本上稳定了。在锦州、山海关、广宁一线,在大量坚固城堡的帮助下,明军已经成功的挡住了鞑子前进的步伐。
在相持阶段,关宁军事集团的小圈子,开始慢慢的形成。外来的威胁没有那么强烈了,他们的注意力,自然而然的就转向了内斗。明国的资源是有限的,军队是有限的,谁能分到更多的份额,谁就是老大。有钱有粮有军队,才能成为人上人。
事实上,在过去的日子里,关宁军事集团得到的钱粮、兵员数量,都是最多的。同时,关宁军事集团的高级官员,进入权力中枢的数量也是最多的。自然而然,他们每个人获得的私利,也是最多的。辽东的大员们,只要不被斩首下狱,一个个都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的。
好像吴三桂这样的总兵官,就从来不曾为粮饷发愁。他私人的收入,也是相当不错的。否则,他怎么养得起一千的私人骑兵?张准控制了两府之地,还使用了很多超时空的手段,才折腾出这么点人马来。而别人,只要从国库里一扒拉,从军费里划出一个零头,就足够舒舒服服的过日子了。
袁崇焕为什么要杀毛文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毛文龙表现得太活跃了。毛文龙率领的东江军,天天对鞑子发起袭扰,三天两头的就和鞑子打仗。今天斩掉十个鞑子的首级,明天斩掉鞑子二十个首级,后天又斩掉五个鞑子的首级。
东江军每次战斗的斩获尽管不多,加起来却也相当的可观。袁崇焕在锦州一年,杀死的鞑子数量,不过一百人。毛文龙这边,却是足足九百多人。袁崇焕不得不对毛文龙下手。否则,鞑子都杀光了,他还从哪里赚取好处啊?鞑子都没有了,还要他这个督师做什么?
沉吟片刻,张准缓缓的说道:“吴三桂,你如果想知道我为什么能杀死这么多的鞑子,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吴三桂诚恳的说道:“还请张都督告之。”
张准摇头说道:“口头上我没有办法告诉你,只有通过实战,你自己慢慢领会。”
吴三桂皱眉说道:“张都督是什么意思?”
张准意味深长的说道:“我的意思,你等到我和鞑子交战的时候,就知道为什么了。”
吴三桂摇头说道:“这是不可能的。”
张准慢悠悠的说道:“为什么?”
吴三桂缓缓的说道:“军令难违。”
张准漫不经意的说道:“你放心,我不会扩大地盘的。我只控制三个小小的村落,建立完善的防御体系,为将来抗击鞑子做准备。你可以向兵部上报,就说已经成功的将张准遏制在方寸之内,迫使其不能动弹。只是完全剿灭,尚需时日。你已经派人和张准接触,要求张准尽快的撤离河间府。兵部自然不会责怪你,甚至还有可能给你小小的嘉奖。”
吴三桂沉吟不语。
他知道张准说的都是实情,更知道张准后面还有话要说。
果然,张准霍然站起来,走到大厅的左侧,指着墙壁上的地图,深沉的说道:“吴三桂,你来看。”
吴三桂走过去,审视着地图。
张准沉声说道:“依据你的推测,鞑子要是南下,会走哪条线?”
吴三桂看了张准一眼,同样深沉的说道:“看你在哪里了。鞑子这次入寇,很大原因是衝着你来的。你在哪里,鞑子就要向哪里发起攻击。”
张准点点头。
吴三桂虽然年轻,眼光却着实不错,很快抓到了要点。
这次鞑子南下,只有两个目的:第一个,是解救登州城的鞑子。第二个,就是对付他张准了。而在这两个目的裏面,第二个要比第一个更重要。换言之,就是消灭他张准才是头等要务。鞑子的战略,肯定是围绕他张准而进行的。或许,这可以称为古代版的“斩首行动”。
只要消灭了他张准,登州城的鞑子,自然就可以解救出来。张准要是死了,虎贲军的战斗力,起码要削减一半。相反的,如果只是单独的救出了登州城的鞑子,而没有消灭他张准的话,他张准肯定还会卷土重来的。鞑子以后有的还是麻烦。因此,他们必须从肉体上消灭张准。
此外,在心理上来说,鞑子也必须消灭张准。否则,有一个张准做为榜样,可能带出更多的张准。一个张准就已经这么头痛,要是还有更多的张准,那还得了?其他人不需要像张准这么厉害,一战就能打掉数千的鞑子,只需要一战能打掉几百的鞑子,鞑子就支撑不住了。
鞑子对明国实行的一贯都是诱降和斩杀双管齐下的战略。对于软弱的明国官员,置之不理,又或者是诱降。对于敢于反抗的明国官员,无论花多大的代价,都要一律斩杀,以此来打击明国反抗鞑子的勇气。经过两次的打压,明国敢于反抗的官员,的确不多了。
然而,偏偏在这个时候,出现一个张准。不但一口气在黄县打死了几千人的鞑子,还将两个贝勒围困在了登州城。这对鞑子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如果他们不能成功的消灭这个张准,就等着张准日益壮大,反过来将他们消灭了。
吴三桂显然很清楚其中的缘故,因此,对于抗击鞑子的这次入寇,显得不太积极。鞑子是衝着张准来的,他那么积极做什么?同样的,高起潜等人的内心,是否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得而知。高起潜这些人,可以被鄙视,可以被唾骂,可以被挫骨扬灰,却绝对不要低估他们的脑子。在这个年代,脑袋笨的人,绝对占据不了高位。
甚至,连朝廷的皇帝、内阁、六部,都有可能在想,反正鞑子是衝着张准来的,他们这么积极做什么?鞑子杀了张准以后,自然会退回去的。借助鞑子的手,将张准消灭掉,对明国也是有好处的。尽管可能又要被鞑子抢走一些人口和物资,那不过是小事。
张准指着地图上董家堡的位置,不动声色的说道:“我就在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