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发动机自带激光武器!曹东明:王院士是在考察我?(2 / 2)

在湮灭力场技术出现以前,人类对于核聚变的研究超过七十年,并且投入了大量的经费、人力成本,研究进展都是非常有限的,距离真正实现控制核聚变还很遥远。

湮灭粒子技术才刚出现,就能做到稳定控制,就感觉更加不可思议了。

“这就等于说是,我们已经掌握了理论极限的能源技术!”

“无法想象!”

“如果可以的话,我真想了解一下湮灭粒子技术,没有任何的先兆,直接就出现了。”

“我根本都没有听说过这个研究。”

“不愧是王浩院士啊,真是了不起,他既然能平淡的技术说出来,如果换做是我,可能会激动的憋过气……”

所有人都在关心湮灭粒子技术。

有了这项技术为基础以后,光压发动机的研究不再是幻想,而王浩也谈到说,依靠强湮灭力场的作用,温度需要降低到了六千摄氏度。

实际上,六千摄氏度是一个模糊的定义。

如果再增加湮灭力场强度,温度需求还可以再降低,但可能就会碰到其他的问题。

另外,没有实验知识的数据也不准确。

理论,毕竟是理论。

王浩谈过湮灭粒子技术和温度需求问题后,也没有再进行过多的解释,他们的研究是以基础来设计光压发动机,并需要把技术内容公布出去。

所有人都知道技术基础就可以了。

会场的讨论持续了很长时间,终于接受了拥有湮灭粒子技术以后,好多人不由的庆幸自己参加了项目。

比如,航天局的孔立斌。

他就在对其他人说起自己加入的情况,“我一听是王浩院士的项目,马上就申请了。”

“王浩院士的研究能小吗?”

“从超导电池到空舰飞行器,再到核聚变技术,等等,如果不是在航天局,我早就加入这些项目了。”

“现在终于有机会了。”

“在我申请以后,陈佳禾还劝我不要加入,说我是航天材料的一把手……这不是开玩笑吗?我当时就拒绝他了!”

孔立斌说着有些得意,“他是没机会参加,王浩院士要的是懂航天材料的人,如果他有机会,肯定也会申请。”

旁边几个航天材料部门的研究员也跟着点头。

他们申请加入项目倒是很顺利,孔立斌是航天材料部门的负责人,就被其他领导劝说不要加入。

结果孔立斌说自己也有资格,一心要加入研究项目中,还差点和陈佳禾红了脸。

这个过程有点艰辛。

孔立斌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是材料部门的负责人,但也卡着50岁的年龄限可以申请。

这次不申请,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王浩的研究项目,好多都有年龄限制,不是非常突出能力的老人,根本就没有资格加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