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改革后期的麻烦(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北境世家的抵触在北境百姓的愤怒下荡然无存。

这些世家如今还能在北境存在,都是靠着北境王府的庇护,怎么还有胆子叫板呢?

而清理掉了自己最大政敌的李忠,在北境王胡岩被幽禁的这段时间,拿到了北境王府各部门最高的指挥权限,同时在各部的配合下开始大展拳脚。

第一件事,就是将各个聚集地所有的耕地进行统计,当然,不仅仅是计算有多少耕地,连带耕地的大小,分属,产出以及按照土地肥沃而定位上、中、下三等来分门别类,在这第一份文件记录之中,这些耕地分部在什么地方,种的是粮食还是灵物,预计能产出多少,都被详细至极的记录在案。

第二件事,是按照各个聚集地的耕地分布不同,设立粮长一职,由当地租赁耕地最多,德行也是公认不错的农户担任。

虽然粮长只是一个虚职,没有任何实权跟品级可言,但收成之时却要负责统计自己粮区内的总收成数量,并且需要收纳每年应缴的税收,做完这一切以后还得整理一份书面文件,上交当地官府,除非是税收收不收来,否则的话,当地官府不得参与征税一事。

当然了,仅仅不允许当地官府参与收税还不算完,李忠还成立了人口统计处,田地勘探处等各个衙门,还在各个粮区内准备了安保队的存在,将具体职权细细划分,而且采取连坐制,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导致上税税额不对之类的事情发生,所有人都要受到惩罚!

这些李忠新设立的衙门虽然都分布在各个地方,但全部都不属于当地官府管辖,吃穿用度由北境王府统一供应,而且同样也都是虚职,见到了当地的父母官依然需要参拜行礼,但也有直接奏疏北境王府的能力,算是双方互相制约,谁都别想压谁一头。

另外,除了粮长之外,其余虚职全都不常人,各处负责人三年一调任,三年之后便会再调到其他的地方担任同样的官职,如此反复九年之后,若是能力优秀、政绩出色,便可以优先升迁到北境王府治下的各个衙门里任职,而这九年里政绩平平者,便再复九年考核,政绩恶劣者,立即革除官职,展开调查,这些处长以下的工作人员,则是由各地北境学院里的毕业生担任,同样是三年一换,在职期间可以将简历投到北境王府治下的各个衙门等待录用,但不享受优先录取权。

除了这套内部制度之外,还有林渊手底下神出鬼没的妖帝会监督。

各虚职衙门,地方官府,妖帝会,粮长等各方将一件事细化数倍,大家办差都不麻烦,还能互相监督,保证不会出现什么鱼肉乡里的事情发生,另外各虚职胥吏跟正品官员一样,都是到任就会被调去别的地方办差,也不存在什么流水的城主铁打的胥吏一说。

第三件事,还是回到了土地清丈的项目上,因为人为、天灾等各个因素,会导致耕地减产或增产,而土地年复一年的耕种,也是需要养地的,要不然土地就会失去肥力,无法再种植出好的庄稼,所以清丈土地并非是一次性工程,每一次收成之后,都会重新进行一次清丈,同时也会在各聚集地里普查人口,保证不出现什么弄虚作假的事情。

这一系列的改革下来,简直是让一些别有用心之辈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