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5章 局中人(2 / 2)

朱棣一生就像是一个标准的主角模板,即便是建文帝削藩那会,他都算是忍辱负重,最终也顺利完成了靖难之役,坐上了朱元璋宁可传给孙儿也不愿意传给他的皇位,开创了后世被无数人津津乐道的永乐盛世,只不过朱棣坐上龙椅之后也确实证明了,朱元璋确实没看错这个儿子。

永乐盛世的确不是假的,在位期间续洪武政策,又继续削藩,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且认真思考了之后,自觉他爹是神仙,但他不是,所以弄出了明朝后期权倾朝野的内阁、东厂等机构。

但是这时候的内阁、东厂都不算强权,只是辅佐皇权的工具罢了,例如内阁又称文渊阁,其成员也不是那种在朝堂上说句话,就能让群臣忤逆帝皇意见的大佬,朱棣时期还是以六部及七卿为主,内阁只是辅佐他处理政务以做咨询用罢了,事实上,朱棣也没怎么听过内阁的意见。

朱元璋异于常人的旺盛精力能够让他一个撑起一个偌大帝国的大小政务,但一来这样的制度是非常危险的,等于将整个江山社稷系于君王一人身上,若是明君雄主则四海升平,若是昏君则亡国不远,无论朱棣建立内阁的初衷是什么,内阁后期又变成了什么样,但毫无疑问的是,内阁也走出过类似于张居正这种挽帝国之将倾的英才。

之所以说老可汗与朱棣相似,是因为两个人都是一样的刚愎自用。

朱棣晚年时期不习惯潮湿的南方而迁都北京,征伐沙场多年留下的伤势是一方面,但更多的还是朱棣野心太大,总觉得自己还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迁都北京就是为了方便亲征、把控前线战局,一辈子五征草原,甚至还死在了第五次回师的路上,从军事角度出发,他的行为的确给了草原各族重创,但是从国家角度出发,为了支撑军费、民用,他毫无节制的制造纸币,导致当时号称永乐盛世的大明朝民生凋零,国家制造的纸币甚至都用不出去,公信度极差。

同时他也全盘的否决了朱元璋、朱允炆先后重金打造的防线,几乎直接将大明首都暴露在了草原兵锋之下,说好听点叫‘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的美谈,但从实际效果上来看,在朱棣闭眼百年不到的时间里,就出现了明英宗朱祁镇土木堡大败被草原异族劫走的惨剧,或者说那是烙印在整个大明历史中的耻辱,确实,明朝不和亲、不割地、不纳贡,堪称中华皇朝之楷模,但这其中肯定是不包括朱祁镇这位帝王的,甚至明朝衰落,便是自朱祁镇始,这位明英宗几乎是在亲手将皇权的威严、祖宗的威望给踩在脚下来回摩擦。

此时此刻的霜鉴可汗亦是如此。

明明年纪已经大了,依然不肯服输,总觉得自己有傲视天下的实力,不顾劝阻,依然在此时对北境用兵,此战更是在骑兵上败给了北境,这都已经不是打脸了,连脊梁都快被打断了!

也正是拿捏出了这样的心态,林渊才做出了断言,并且提前对肖恩做了叮嘱,其目的便是要借这一战,彻底打出霜鉴皇朝的灭亡之相!

这就是林渊与这些老狐狸争斗的底气。

生为一个经历过信息大爆炸的存在,林渊放在这些老狐狸面前也是丝毫不怵,他们的城府是来自自身的阅历,而林渊的城府是来自于无数历史英豪的经历,调查一二,基本都能从脑海里面找出好几个类似的模版,结合推衍,对方想做什么,要做什么,会做什么,便一目了然!(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