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论文见刊带来的震动(2 / 2)

虽然打了一通电话花了一百多块钱,不过结果还算好的。

至少,他知道了接下来该从哪个方向研究霍奇猜想了。

也就是按照他刚才所说的非齐次上同调出发。

当然,德利涅的建议也给了他一个方向,利用庞加莱猜想的证明过程,或许也能给他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帮助。

至少,庞加莱猜想和霍奇猜想之间是存在一定关系的,一者研究几何与几何间的等价关系,一者则研究几何与代数之间的等价关系。

而就像德利涅说的那样,越是了解的越多,就越觉得数学之间是高度统一的。

或许从两者之间寻找这种统一关系,就能够为霍奇猜想的证明带来帮助呢?

办公室中陷入了沉静,只余下沙沙的写字声。

……

时间渐渐过去。

地球不会因谁而停止转动,除非地球人想要流浪地球。

而时间,也进入了三月份。

三月份是个不错的季节,尽管仍然春寒料峭,冻杀年少,不过春意已经复苏了。

当然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倒不是每个地方都是这样。

而对于学术界来说,大概也就气候学家、地球学家等等会关注季节变迁,而对于更多的学家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这个月份,有没有什么值得一看的论文出现。

于是几乎除了数学家之外的所有人,基本上都会惯例性的看一看《科学》或者《自然》的目录,找一找有没有什么值得一看的论文出现,而数学家们,则翻开了这个月初发行的《数学年刊》。

而后,《自然》和《数学年刊》之中,各有一篇论文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而这两篇论文的作者,居然也都一样。

同一时间发布的两种世界顶刊,居然会出现同一个作者的名字,大概会让人们都感到不可思议。

当然,由于消息还没有传出去,所以人们也还暂时不知道这个情况。

不过,看到这个作者名字叫做“XiaoLin”时,这些学者们便生出了一种信任感,然后就不由自主地翻开了这篇论文。

毕竟,这位可是多维场论的提出者,现在多维场论的名气都和相对论、量子力学要差不多了,这种高大上的理论,谁都喜欢了解一下。

只不过,当凝聚态物理学家、化学家、材料学家们看完这篇见刊于《自然》上,名字叫做《电子拓扑成键理论》的论文之后,这些科学家们顿时就震惊了。

继曾经的林氏成键机制出现之后,林晓竟然又完成了这样一个描述成键机制的重要理论出来,而且这个理论,也不像之前那个林氏成键机制一样,只能描述少数元素,这个理论,是能够描述所有元素的理论。

于是乎,原本已经在学术界掀起过一次地震的《电子拓扑成键理论》,又一次掀起了地震,而且这一次掀起的地震还要更大一些。

因为上一次林晓只是发布于arxiv上,所以只是在小范围内引起了关注,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去关乎arxiv上,毕竟这上面的是预印本,是还没有经过同行评审的论文,质量层次不齐。

而现在《自然》杂志刊登了林晓这篇论文,这就意味着《自然》杂志已经对这篇论文进行过了审稿,那基本上就说明这篇论文值得信任的。

于是,这篇对于三个学科来说都属于巨大突破性、巨大创新性、巨大颠覆性的论文,彻底引起了学术界的地震。

尤其是对于凝聚态物理来说,研究物理的人是很多的,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上研究人数最多的学科,而凝聚态物理作为占据了物理几乎半壁江山的分支,他们的沸腾,那当然就更不用多说了。

当然,研究材料学的科学家同样也不少,甚至也不比凝聚态物理的人少,另外再加上研究化学的人,那就更加多了。

顿时间,林晓的这个全新的理论,甚至都被当做圣经新约了。

而与此同时,数学界的震动倒是没有那么大,毕竟数学的圈子还算是所有学科中比较少,研究数学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已经有了一定成就的人,一个是正想研究数学的人,没有中间值,因为干不下去的基本都转行了。

所以当初林晓的论文发布在arxiv上后,林氏猜想被证明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大佬们基本上认可之后,然后一传十,十传百,数学界也就知道的七七八八了,现在登上数学年刊之后,也就只是从七七八八到九九十十而已。

当然,这些数学家们更多是感到高兴,看嘛,他们的数学天才终于又回到数学的怀抱了,顺带还把他当初提出的林氏猜想给证明出来了,这林氏猜想一出,不知道又能带出多少篇新论文出来,就连网络上都再一次掀起“谢谢林”的超潮浪。

所以就是说嘛,林晓百分百是个铁数学家,不是其他什么物理学家的,就研究物理的那帮人还跟他们争?

然而,正当他们高兴没多久的时候,隔壁忽然传来消息,说林晓又发布了一篇凝聚态物理论文,物理学界高兴坏了,都说林晓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呢。

数学家们顿时就不乐意了。

于是乎,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们又掀起了一场喜闻乐见的吵架,居然只是为了证明一个人是数学家还是物理学家,而材料学家和化学家们坐着吃瓜的同时,同时也看着林晓的这篇论文,暗暗感慨着,这个林晓,怎么什么都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