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当即大笑道:“尊使,既然如此,那您就告诉淮国说,我是河中自由自在的鱼儿,不愿意受到束缚。”
使者在听了庄周的话,回去向王堪禀报,王堪微微一笑,不再邀请其入仕了。
王堪找来书记官,让众人将庄周和孟轲的思想、言论和各自的书籍进行整理,然后分列于诸子百家之上。
这两人虽然没有进行过辩论,但是其言论却是截然相反。
孟轲在淮国学宫讲学许久,觉得自己在这里游学差不多了,因此打算前往齐国,去稷下学宫看看。
对于孟轲的要求,王堪没有拒接,虽然孟轲是一位大才,但是他并不适合为相。而且其学说还没有大成,需要游历各国增长见闻。
孟轲离开淮国,第一站就前往齐国。经过淮国学宫的宣传之后,孟轲的名声已经传遍了邦周诸国,齐王对于孟轲的到来很欢迎,亲自向他询问治国之道。
齐王命人奉上各种美食美酒,然后向孟轲问道:“孟子,听闻淮王称赞您的才能,并且邀请您在淮国学宫讲学,您一定有强国之策了,不知是否可以教寡人?”
孟轲微微一笑,然后道:“很简单啊,只要大王您能够仁义的对待您的子民就可以了!”
齐王说道:“难道寡人对待齐国的子民不够好吗?”
“孟子您也知道魏国和秦国的律法,秦国百姓从十七岁开始一直到六十岁都必须服役,魏国对百姓收取的赋税也要高过齐国,孤这样对待子民,难道不算仁义吗?”
孟子回答道:“大王我换一个说法来说,想必你就明白了,两国交战,其中一国战败之后,士兵丢盔弃甲,其中一个士兵跑了五十步,而另一个士兵跑了一百步,如果那个跑了五十步的士兵嘲笑那个跑了一百步的士兵,这样对吗?”
“不对,这两人虽然一个跑了五十步,一个跑了一百步,但是都是逃跑!”
孟子继续道:“大王能够明白这一点,想必就应该知道。您这样对待子民算不上仁义。”
“大王,您的愿望是想要强大齐国,但是我看到您华服美食,美人相伴,而齐国百姓却食不果腹。”
“您现在的做法就像是爬到树上去找鱼儿,就算是将树上翻遍,也找不到。您的做法是错误的,那么不管你怎么努力也只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如果您能更加仁义的对待您的子民,减免他们的赋税和劳役,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种地,降低他们的赋税,给百姓留下足够的粮食,这样他们就能养活一家人。”
“年老者和年幼的孩子都有人养,齐国的人口会不多吗?如果您能做到这些,那么百姓会不感恩您的恩德吗?百姓人口多了,所收取的赋税也会多,这样齐国也会变得富裕。”
“同时,您的仁政让百姓感激,百姓支持您,这个时候如果有其他国家攻击您,想必国中的百姓都会自发前来参军,帮助您击败敌人。”
“这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齐王听了孟子的话,心中叹了口气。孟子的说法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是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时间。想要推行这套,最少也是以十年为单位起步。而现在诸国混战,齐国根本没有时间来推行这套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