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三章 曼联王朝的基石(1 / 2)

在欧洲职业联赛,每一个主教练都有自己的一套组队思路,但有个关键点是公认的。

就是中轴线!

这是任何一支球队在组建的时候,都无法轻视的。

事实上,球迷在分析一支球队,或者是分析一名主教练组队能力的时候,也可以从这方面着手,因为中轴线就像是一支球队的支柱。

哪怕高深很清楚地看到,边后衞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甚至在利兹联,他就让萨里最大限度地激发边后衞的攻击火力,但实际上,利兹联的根基依旧还是中轴线。

从这一点出发,就可以看清楚很多的问题。

例如,为什么高深就一直断定博阿斯会失败?

特里、兰帕德和德罗巴,这就是切尔西的中轴线。

博阿斯不知道吗?

不,他知道,但他激进地以为,自己能够驾驭和控制局面。

但事实证明,他还是回到了依赖这三名老将的道路上。

弗格森在自己的自传里说过,他在组队曼联的时候,也是围绕着中轴线来布局,出发点都是先从中衞开始。

“我手下的曼联是以中后衞为基石的,一直都是中后衞。我始终在寻找一个稳定而又可靠的中后衞。”

这是在战术图书馆里,弗格森书里的原话,就代表着他真实的想法。

如果仔细去分析曼联这些年来的辉煌和起伏,大体上就可以看出端倪了。

弗格森在曼联的第一代王朝,是建立在老队长史蒂夫·布鲁斯和加里·帕里斯特这两名强力中衞的基础上,史蒂夫·布鲁斯现在是英超名帅,而加里·帕里斯特被誉为【巨人】。

在这两名主力中衞老去了之后,更新迭代就不可避免,这段时间曼联的成绩就出现了一定的起伏,一直到了第二代王朝,九二班和三冠王时代。

三冠王时代,曼联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顶级中衞,荷兰人斯塔姆,他身旁站着的是罗尼·约翰森,虽说伤病不少,但两人的组合是曼联拿下三冠王的关键因素。

但可惜的是,弗格森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而卖掉了斯塔姆。

于是,为了弥补这个失误,他以创纪录的天价引进了里奥·费迪南德。

熟悉和了解曼联的球迷都不会奇怪曼联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因为曼联一向都很推崇本土化,弗格森喜欢用本土最好的中衞,而费迪南德就是当时全英国最好的,也是世界上最好的中衞之一。

但只有一个费迪南德是不够的,再加上贝克汉姆、基恩、范尼斯特鲁伊等人的陆续离队,以及切尔西的强势崛起,所以曼联那几年经历了动荡和低谷,一直到弗格森发现了维迪奇。

费迪南德加维迪奇的组合,让曼联再一次统治了欧洲足坛。

三年过去,费迪南德马上就要三十三岁,维迪奇也步入而立之年,曼联的这对史上最强的中衞组合也开始出现下滑。

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来,曼联在后防线上始终只有两名可靠的中衞,导致弗格森不得不往死里用这两名中衞,导致他们的身体都纷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伤病。

到了本赛季,弗格森更是花重金从布莱克本引进了菲尔·琼斯,希望这名年轻的本土中衞能够挑起曼联后防线的大旗,同时也耐心地继续雕琢埃文斯。

作为曼联后防线的大漏勺,埃文斯一直都备受诟病,表现也是起伏不定,之前甚至有媒体讽刺他,只要一上场,曼联就是十打十一。

言下之意就是,有没有埃文斯,曼联都一样。

但到了本赛季,埃文斯的表现隐隐有好转的趋势,在击败热刺、阿森纳和切尔西的比赛里,埃文斯都获得了首发,并且表现也都不错,得到了弗格森和球迷的认可。

这让很多曼联的球迷都欣喜地认为,埃文斯将接过费迪南德和维迪奇的大旗,成为曼联后防线上的又一杆旗帜,甚至球员也隐隐表露出了抢班夺权的雄心。

对面曼城之前,埃文斯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不无得意地表示,对自己本赛季的状态感到满意,认为自己正迎来职业生涯的一个高峰。

“我经常告诉自己,当我发挥不好的时候,就应该勇于面对压力,有时还需要忍受那些令人不悦的噪音。”

尽管埃文斯后面也说了,在菲尔·琼斯加盟后,他如果再表现不佳,就要被扫地出门,所以他要放松心态,用表现来回应批评。

但对于他用噪音来形容质疑,媒体和球迷的反应都比较糟糕,认为他过于得意了。

弗格森对待自己的爱徒倒是更为宽容,他认为,埃文斯就是这样的大心脏球员。

“当你经历得足够多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年轻球员都会经历一两个出彩的赛季之后,迎来一段艰难的时期,没能熬过去的人,最后都泯然众人了。”

“我认为,埃文斯已经熬过了这个艰难的阶段,他正迎来属于自己的黄金阶段。”

强大的自信,再加上弗格森的力挺,这让埃文斯隐隐有抢班夺权的迹象。

在曼彻斯特德比战,弗格森就摆出了他自认为是现阶段曼联最好的阵容,让埃文斯搭档费迪南德首发。

但这名红魔小将明显辜负了弗格森的厚望。

……

当比赛进行到第二十一分钟的时候,阿扎尔左路带球内切后横传,斯图里奇直插前点,带走了费迪南德,同时吸引了埃文斯的注意力,导致后者竟漏掉了自己最重要的盯防目标。

范佩西快速前插,近距离推射空门得手,为曼城首开纪录。

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下半场易边再战后,比赛刚开始三十几秒,曼城断球后策动反击,范佩西回撤在左肋拿球后,转身送出了一脚直传,斯图里奇跟埃文斯进行着一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