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泉州城很繁华,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百姓们自然而然的开始追寻精神需求,相对宽松的言论是最好的土壤,泉州人的八卦精神蓬勃发展,上至权贵下至乞丐都有各自的圈子和话题,只要别说明令禁止的话题,别干类似当街辱骂当今圣上的蠢事,就不会有衙役过来抓你。
这种环境造就了大批的说书人,从酒楼茶馆到街边的面摊茶摊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就连醉锦楼、凝香馆这类勾栏瓦舍都专聘了几位说书先生,只不过同行里没人瞧得起他们。
无他,说书人虽无功名但假假也算个读书人,肚子里没墨水可干不了这行,读书人都是清高的,去青楼买笑可以,卖笑?
丢人!
穷死饿死也不能拉那个脸皮!
大量的说书人使得竞业压力节节攀升,为了抢饭包和保饭碗,他们每一个都挖空心思推陈出新,从严肃的正史到趣闻野记,从神鬼妖魔到百姓身边的家长里短,只要有人爱听就没有他们不敢说的,这极大的丰富了泉州百姓的业余生活。
其中最出名也是最受欢迎的一本便是《剑侯娶亲记》,又称《剑侯抢亲记》,讲的是封莫修迎娶的盛家小姐的故事,最初的创作者已不可考了,流传到现在仍热度不减,且几经修为多达十八个版本!
注意,这是在传的,还有更多失传的,曾经有人做过一个统计,发现那些失传的版本断绝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有一个共同点——直接或间接的抹黑了封莫修,替盛家和盛家小姐抱不值。
于是乎,现存的版本也有了一个共同点——夸,可了劲儿的夸,往死里夸!
管你前后因果合不合理,结构匀不匀称,有没有病句,那都不是重点,重点就一句话——剑侯爷真伟大,盛夫人真幸福!
作为两人的孩子,封知平也没逃过“成书入传”的命运,刚满月那会儿就被某个心急的老先生编入了自编的《天元纪》人物篇,跟一帮老鬼死鬼并列,在书馆里用老气横秋的声音念悼词似的语调说道:“封家有子,其名知平,诞生时天降异象,阴云蔽天,日月无光,方圆十里蝉不知鸣,水不知流,鱼不知游,而后雷光一闪,五雷轰顶!”
封知平长大后偶然知道了这件事,目瞪口呆。
诚然,他出生那天确实阴天,听说还滴了几滴雨星星,但转眼就放晴了啊,哪来的打雷!
还五雷轰顶,你咋不说少爷直接让天雷劈死了呢!
他相信那老头儿不是有意的,可能只是为了押韵为了调动气氛,所以一时不察说顺嘴了,但无论如何,老头儿自那天后没几天就消失了,没人知道他去了哪儿,再关心的也不会去问,大家默契的遗忘了这个人,仿佛他从未存在过。
因为这件事,封知平的“书”也随了封莫修,可了劲儿的往好里夸,什么给小弟弟买糖吃(他打哭的)扶老奶奶过水沟(他挖的)为弱女子强出头(青楼争花魁)当街怒打别家纨裤(那些人惹着他了,吴东动的手)不胜枚举,实在举不出来了就编,模板很容易找,照着封家大少爷来就可以了。
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只当个乐呵听,没谁会真去信。
久而久之,他渐渐成了泉州城最“靓”的仔,出门回头率相当高。
有好事的见他露过,故意拿书里杜撰的故事打趣他两句,谁知他不恼也不羞,含笑应着,兴致来了还乐呵呵的回应两句,问明出处亲自跑去听一场,渐渐的,大家都发现这位世子爷还真是个好|性子,只要别触底线真惹恼了他他就跟谁都很亲切,于是关于他的段子越发大胆了。
在说书人嘴里,仙魔妖鬼甚至女人他都当过,前世今生乃至来世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各种版本加起来以碾压的态势超越了他老爹,高达六十余种,并且还在不断增添。
这次他平安回家,最开心的是父母,其次就是那些指着他活的说书人了。
天知道世子爷不在的这段日子他们的生意惨淡了多少,因为是遭绑架而失踪,所以想编点“虎口脱险”“暴打匪徒”“仗义江湖”之类的段子也不敢,万一世子爷真遇害了,他们饱含祝福的段子不久成了刺激侯爷夫妇的钢针了吗?
好在世子爷回来了,生意又可以重新开张了。
不仅是以前的生意,因为封知平当街“犯病”以及后续传出来的消息和侯府的态度,他们段子的尺度大大放宽,原先那些不敢说的也逐渐摆上了台面,没敢往直里说,但意思谁都能琢磨出来——剑侯爷,怕是要换世子了。
本子切了实际,没了仙魔鬼怪的荒诞欢乐,显得很沉重。
说的人和听的人心里都滋味难明,有期待、庆幸,也有惭愧和心疼。
说真的,大家都想换世子,早就想了,事关自己将来的生活,没人愿意把自己的未来、把泉州的未来托付给一个只知玩乐的天残,再有信心的人也在封知平一贯的表现中磨没了心思。
可就封知平这个人来说,他们无疑是心疼的。
封家三个孩子,长子封知礼和次子封知佑来时都已成年,平日在城里走动很多人都有过接触,大家都很喜欢,或者说很信任他们,可有相当一部分人无法像喜欢封知平一样喜欢他们,亲近他们。
究其原因,其实很俗,因为在这些人眼中,这两人都不算真正的泉州人。
只有封知平是!
封知平生于此,长于此,是大家一点点看着长起来的。
他胡闹,他顽劣,可谁家又没个皮小子呢?
如果不是生在剑侯府,生为剑侯嫡子,而是生在小一点的门户甚至寻常百姓家,大家相信他都会过得很好。
不必承担那些他承担不起的责任和压力,他肯定会过得比现在更好,更快乐。
奈何...
所有人都像换了他,这是私心作祟,可被他们指摘、埋怨甚至痛恨的是个小小的孩童,一个在他们眼皮子底下一点点长大的孩童,但凡有点良心的人都会心里不舒服。
是以,每个说起此事的说书人都会用沉重的语气讲述。
除开少数几个“秉承剑侯心意”的激进的,余下的全篇都是在发问,问自己,问听众,合适吗,公平吗,忍心吗?
舆论走向悄然转变着,与上面那些因“深思熟虑”“近愁远忧”而达成一致的掌权者不同,民间开始有了替封知平说话的声音。
当民间的论调还在暗流涌动,“保平”和“倒平”两派还未正是发生交火之时,剑侯府的一把大火提前点燃了这个火药桶。
那晚的大火好多人都看见了,印象最深的无疑是那道直冲云霄的火龙卷,祠堂走水还可以说是正常,可那道火柱,明显是人为!
有进过侯府外宅的一眼就认出了着火点——封家祠堂。
第一反应是祠堂怎会着火,紧跟着悚然一惊,脸色巨变。
世子关在祠堂!
侯爷好狠的心,竟要烧死他!
不怪这些人瞎琢磨,实是泉州城里有胆量也有能力放出这等滔天之焰的人只有赤剑侯!
大火一直持续到后半夜才逐渐熄灭,再不信的人也不得不信了,赤剑侯真的亲手弑子!
如若不然,侯府的火怎会烧了半宿?
那可是封家祠堂,下面的人又不是死人,没有侯爷的命令谁敢磨磨蹭蹭的不去救火?
在泉州人心中,封莫修一直以来都是强悍的、英明的、正义的,这把火却将他金刚不坏的形象生生烧出了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