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07 除非“同情”能成为向上的阶梯,否则于我而言就完全不需要(1 / 1)

“财力是人力和物力的前提。”女明星安妮莉丝·阿克曼将目光投向女发明家海蒂·拉玛:“海蒂,你那位‘便宜丈夫’有没有兴趣投资一条位于远东的铁路?”

“他只对军火感兴趣。”女发明家海蒂·拉玛摇头道:“再说,融资要找银行。”

“等等。”话音刚落,一段崭新的剧情记忆随即涌上女记者丽莎的心头:“我想到一个人。”

“是谁?”第二选角助理安娜·莫菲特随即问道。

“艾玛·埃克赫特(Emma Eckhert)夫人。”女记者丽莎的目光透着一种莫名的钦佩:“一位女银行家。”

“啊……”临来时做足了功课的“SA3姐妹团”团长,首席选角助理战地女郎丹妮尔已经想到了:“《女银行家(La banquière)》的女主,现实世界的扮演者是着名女影星‘茜茜公主’罗密·施耐德(Romy Schneider)。”

《女银行家》的故事发生在1914年至1938年期间的巴黎,整个城市弥漫着二战前政治斗争和贪腐的气氛,出身服装店主之家的平凡女孩艾玛·埃克赫特却搭上了时代的浪潮,凭借着股票摇身一变成为了腰缠万贯的女银行家。从声名狼藉的双性恋女孩蜕变成一名银行精英和一家专门从事公共储蓄的金融报纸的负责人,成为轰动一时的风云人物。金钱给艾玛打开了通往上流社会的道路,靠着高昂利息吸纳资金再转入股票市场套利,艾玛很快就将同行们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与此同时,她还邂逅了一名年轻有为的议员,并很快坠入情网成为她的新情人。艾玛的出类拔萃也很快就引来了其他银行家的嫉妒,他们串通一气,希望通过法律手段让艾玛坐牢,当议员情人得知艾玛即将面临审判时,虽然立刻和她撇清关系,但最后还是被迫自杀身亡。在情场和商场上双双失意的艾玛并没有就此一蹶不振,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给予了那些希望她倒台的对手们沉重的反击。

根据玛特·哈瑙(Marthe Hanau)的生平改编。她是一名法国女性,在 1930年代成功欺骗了法国金融市场的《女银行家》,大胆从一个战火女性的新角度出发,让观众重新审视人如何屈服于丑陋的政治及为争取生存而作出最无助的妥协,电影用一种伪记录片的形式记录了一个女银行家艾玛·埃克赫特在事业上浮浮沉沉,最终作为政治牺牲品被杀害的一生。基于法国人心里所想但嘴上却说不出口的理由,整个法国社会并不喜欢事业成功的女银行家艾玛·埃克赫特:其一她是个双性恋者;其二她是个“德国人(艾玛出生于阿尔萨斯,此地多为德国移民)”;最后仅仅是因为她是一个女人,却闯进了本由男人控制的银行业。

“我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期间,采访过她。”女记者丽莎的表情很复杂。

“她是怎么做到的?”对于每一位能在名利场出人头地的“名女人”,凯蒂夫人都很感兴趣。

“当时,法国大银行对小储户的存款不屑一顾,于是她依靠对储户一律平等对待原则,以及对储户的高信誉度,甚至在坐牢时也不忘给储户回报,还有对储户承诺利息达到8%远远高于那些大银行的1%的高回报率(咳咳,我说大人,这好像是庞氏骗局啊!),使她的银行得到了众多小储户的垂青,也遭到了那些法国大银行家的嫉恨,最后勾结政客谋杀了她。”

“好可惜。”凯蒂夫人叹了口气。

“正如这个战火纷飞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一样,艾玛·埃克赫特显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好人’。她先是将自己美貌的同性伴侣卡米尔·索克罗夫特(Camille Sowcroft)嫁给一个有钱有势的男人,资深议员保罗·西斯特恩(Paul Cisterne),通过和他们保持亲密的‘三角关系’攫取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后又投身传媒业,借助出版金融报纸,引导舆论为她所用。在她将储户的钱挪用从事股票买卖中,还虚开股票认购证行贿政界人士。为了打造自己的金融帝国,甚至不惜和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握手。”女记者丽莎,越说越流利:“然而正如艾玛·埃克赫特在狱中所说:‘行贿的被抓进来,但受贿的却没事。’和许多杰出女性一样,她只是一个时代的牺牲品。那么问题来了,姐妹们。她应该被同情吗?”

“除非‘同情’能成为向上的阶梯,否则于我而言就完全不需要。”女发明家海蒂·拉玛大方的回应。

“哈哈哈……”听到这句话,所有人都会心而笑。

“她真的死了吗?”女明星安妮莉丝·阿克曼问出眼下这段剧情最关键的要素。

“并没有。”说话的是又有崭新剧情记忆涌现的女记者:“她的同性伴侣卡米尔·索克罗夫特,贿赂并买通了枪手,当众刺杀她时故意射偏,子弹没有击中要害,事后又把她和那位年轻议员情人的正牌妻子科莱特·勒库德雷(Colette Lecoudray)夫人一起悄悄送上了前往上海的渡轮(漂亮,假死脱身之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喜欢大反派也有春天2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大反派也有春天2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