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二王赴梁(2 / 2)

他笑着对东梁君道:“东梁……这是东梁君的封邑吧?”

“曾经是。”

东梁君微笑着解释道:“但自从我少梁变法之后,便取缔了封邑……同理,子梁受封梁城君,其实也只是一个空爵,并无封邑。”

听到这话,魏王、秦王以及跟随二人的两国臣子,皆惊异地看向东梁君与李郃。

大概他们想说:即便是为了讨好墨家,这代价也太大了吧?

良久,秦王颇有深意地问东梁君道:“换而言之,寡人脚下的土地,乃至于一草一木,皆归少梁所有?”

“是的。”东梁君微微点头。

“……”

秦王微吸一口气,眼眸中绽放几丝异色,想来他终于明白卫鞅为何时常将少梁挂在嘴边,原因就在于少梁是整个天下变法最彻底的国家,彻底到让人有点不敢相信。

他不解地问道:“诸国的法令,少梁最似我大秦,但唯独在耕地这块,大相径庭,寡人实在不解,少梁的百姓没有田地,如何耕种?”

东梁君摇摇头说道:“秦王误会了,少梁拥有的,只是国内田地的所有权,但使用权,还是在各城邑的百姓手中……简单地说,只是不允许土地买卖而已。至于耕地,各邑会组织百姓耕种……”

“井田制?”

魏王与秦王不约而同地挑了挑眉,毕竟井田制已逐渐证明不符合当代潮流,各国都在陆续取消井田制,比如卫鞅的二次变法,便正式废弃了井田制。

“是的。”

东梁君笑着点头,也不解释他少梁的井田制,其实并非是各国所理解的井田制。

传统的井田制,有公田、私田的区分,其中公田的所得归贵族所有,却要求国人无偿在公田耕种,久而久之,民心生怨,于是公田荒废、私田兴起,再加上耕牛以及铁质耕具的出现,私田的开垦数量远远超过公田,于是井田制也就逐渐消亡了。

而少梁的井田制,没有私田、只有公田,且公田所得,除了发放酬薪给耕种的百姓,其余全部归国家所有。

不得不说,这种模式有点畸形,好比是说整个少梁在压榨耕种的百姓,但由于这些所得全部用于少梁的建设,似东梁君、李郃这等贵族并无截取,因此耕种的百姓也并无不满。

顺便一提,在少梁的酬薪制下,少梁的农夫目前一年的酬劳是十二石,差不多相当于十亩到二十亩地的收获,倘若算上田税等一干税收,差不多相当是五十亩田地的所得。

考虑到一名成年男子一年也不过吃掉四石米,这十二石米已经足够养活一家几口,毕竟这只是家中一名男子的收获,事实上少梁的女子,包括孩童,都能在各邑官府的组织下找到工作,这样算下来,这一家人的收获就不得了了。

更让人心安的是,少梁承担一切天灾人祸的损失,说白了,无论当年的收成好与坏,负责耕种的耕民都能得到相对固定的酬劳。

或有人会说,既然是固定的酬劳,那么如何保证这些耕民消极怠工呢?

这就要提到少梁独有的国情——墨者监工。

在少梁,无论是田地还是修路,每支队伍都有墨者担任监工,他们与百姓一起劳作,闲时传授百姓墨家思想,提倡‘公平’、‘平等’,抵制‘钻营取巧’,倘若有人消极怠工,这些墨者会去找他们谈话、沟通,倘若这人真遇到什么问题,墨者会想办法帮他解决;但倘若是故意倦怠,墨者会惩罚他们。

懒惰倦怠的家伙,在少梁是活不下去的,且不说会遭到其余人的共同抵制,还会被墨者惩罚充军——毕竟少梁只是废除了奴隶制,可没废除‘刑役制’,上郡那边正缺劳力去造长城呢!

以上这些,其实是墨家一贯的主张,但在李郃的坚持下,梁墨也默许了‘奖励机制’,算是在造福‘大多数人’的情况下,给那些才智胜过多数人的‘少数人’,创造了‘相对不公平’的条件,并不再强求完全公平。

比如耕民负责耕种的田地,年终收成时超过了该邑收成的平均亩产,那么超过的部分,取其中一半平分给参与耕种的这几名耕民——当然,这是要考虑‘良田’、‘瘦田’区分的。

不必承担来自天灾人祸的风险,一年固定得到十二石粮,种得好还有额外的奖励,再加上少梁的律令中给予农民的补贴,比如肉类、酒糟、以及工龄方面的补贴,少梁的农夫又岂会有何不满?

于是很奇怪的一幕出现了:天下各国都在陆续废除井田制,鼓励私田,唯独少梁依旧沿用井田制,而且还没什么民怨,国家也蒸蒸日上。

不得不说,这就是‘墨法国家’的优势,其他国家就算想效仿也没办法效仿。

喜欢大国将相请大家收藏:大国将相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