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的风帆战列舰胜利号在濑户内海的海面贴着海岸线航行,在它的后方是一艘艘战船、补给船还有运兵船。浩浩荡荡的船只足足有数十艘之多,令濑户内海中捕鱼的渔船避而远之。穿着粗布的渔民躲在矮小的渔船里面,警觉地望着直隶舰队经过:“真是可怕的船队,难道这是来自大陆的战船吗?”“很快我们就要到达濑户内海的尽头大阪湾,幕府的士兵和征调的杂役和辅兵人数加在一起超过十万人,对大阪城展开了层层的包围。我们的情报人员带来的布防图是一个月前的,很有可能情形已经发生了变化,甚至大阪城已经被攻陷了也说不定。”一个海军上尉展开了大阪城的布防图,上面标注着军情处探子获得的情报,有各种箭头在表示幕府大军和倒幕联军的攻防形势。海军总司令纳尔逊盘着腿坐在甲板上:“冬天过去,如果我是幕府的总军官,一定会发起对大阪城的总攻。”“这次我们运兵船带来的士兵并不多,只有一个步兵旅三千人的兵力。”另一个前来参谋军事的海军上尉说道。“投放三千人需要动用的运兵船超过十艘,还要运送供给他们的粮食、弹药、被褥、帐篷,补给船必不可少。户部给我们的战争拨款并不多,能够一次出动两支舰队,上百艘各式船只已经颇为不易,投送步兵和炮兵,一个旅的兵力是极限了。不是做不到投放一个兵团,而是预算不足。”负责后勤的海军部军官说道。“三千人的步兵能够击溃幕府的十万大军么?”有海军军官问道。“幕府号称十万大军,实际上战斗的军队只有两万到三万人,精锐可能只有几千人,还是我们以前帮助他们训练的新式军队。我们直隶舰队也要上岸协助他们进行作战,后勤加上作战人员有五千人左右,击溃幕府的军队应该不成问题。”“不,我们直隶舰队的目标不是大阪城,而是消灭幕府的水师,从水路切断幕府军队的退路,尤其是要封锁名古屋一代的海域。”纳尔逊说道,“将步兵和炮兵投放在大阪城以后,我们就继续沿着本州岛继续向北搜索敌人的水师。”“第四舰队的作战目标是直接前往江户城,据情报,江户城以及周围军队不足三千人,所有的主力都集中在大阪城和京都。我们要对付幕府的主力,而第四舰队可以轻松地攻占敌人的国都,待遇差别还真大。”“第四舰队毕竟是新成立的舰队,应该是要前去西洋进行作战,这次参与东瀛的内战只是为了磨合第四舰队的船长们,所以军部给他们的作战任务很简单。”直隶舰队进入濑户内海之时,停泊在旅顺卫的第四舰队也在蓄势待发,十几艘战船、补给船上面有海军士兵忙碌地进行最后的检查。阮有进穿着九州军的海军中校军官,按照海军部下达的命令,他将担任东吴号战列舰的船长,负责封锁江户湾。“准备启航!”蜀汉号主舰升起了出发的旗语。第四舰队有三艘风帆战列舰,魏国号、东吴号、蜀汉号,其中蜀汉号是拥有70多门火炮的舰队主舰,而东吴号、魏国号战列舰的火力稍逊一筹,为50门火炮级别的战列舰。“我们的作战目标是占领江户城,一部分兵力从海路封锁江户湾,另一部分兵力在横滨港乘坐火车从陆路前往江户城下,到时候会有人在江户城中接应我们。”蜀汉号上,第四舰队司令官孙旭看着江户城的地形图,经过几年的经营,军情处轻松便能够获得江户城的布防图。“江户城会有什么人来接应我们?”“江户城内除了学堂、报社、银行等文职人员,我们还有其他人在里面?”蜀汉号上面的海军军官问道。“当然有人,军部对东瀛筹划已久,肯定有所计划才会做出这样的安排,到时候自然会有人接应我们。我将在横滨港下船带领五百士兵下船,乘坐火车到江户城。”孙旭说道。“遵命!”众多海军军官应声道。大阪城的城墙遭到了上万幕府军队的攻击,冷兵器与热兵器相互交织,幕府大军组织的几十门佛郎机火炮在轰鸣。真田丸的土墙被佛郎机火炮集中,不少墙上的土块掉落,让人担心真田丸的土墙能不能够在幕府的火炮攻势下幸存下来。“以前真田幸村修筑这座出丸抵抗幕府大军的事情,幕府的火炮还没有现在猛烈。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尤其是九州军打开了国门以后幕府就大量从佛郎机商人那里购买了不少佛郎机炮,还按照九州军使用的野战炮仿造了一批火炮,估计城下称得上是火炮的有几十门,还有很多更加古老的炮,威力超过铁炮,但是又低于佛郎机炮,五花八门的火器加在一起可能有几百门。那些古老的火炮对我们城墙的威胁很小,但是佛郎机炮和仿造的野战炮很有可能会轰塌城墙……”立花忠茂感受到城墙的晃动,对大将宗茂说道。“火炮的威力确实很厉害,估计不出三日真田丸就会被轰出缺口。战争的形态已经发生了变化……”宗茂见到一大块的土块被炮弹砸中后从土墙脱落,对于幕府的火炮攻势无可奈何。下方的火炮在轰击土墙,立花宗茂只能够尽量压制对方的火力以及组织预备队堵住缺口,在火炮面前以前可以施展的一些战术也宣告无效。卢象升带来的拿破仑火炮因为弹药用尽基本上变成了废铁。“我们之前重视的是种子岛铁炮,但是现在看来,大炮在攻城中的作用要远甚于铁炮。开春以后土墙和城墙变得潮湿和疏松,抗击火炮的能力下降了许多。将备用的火炮一同推上来,一定要尽快攻破真田丸。”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光不惜下血本,动用了所有在冬天运到大阪城下的火炮。
第1044章 舰队临近(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