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7章 大洋洲据点的建设(1 / 1)

陈邦彦带人去接收东印度公司,李晋德带领西方公司在欧洲建立工厂和开拓市场,曹变蛟和郑芝虎抵达旧金山湾建立殖民根据地,华夏人开始纵横四海,寻找原材料和市场。九州军控制了香料群岛之后,相当于控制了南洋群岛的香料供给,从中赚取了甜头。经济作物相关的甘蔗、橡胶、椰子、香料的种植园在东南亚建立起来,还有炼油厂、煤矿厂、铅矿厂、锡矿场等矿场。而更早在大洋洲墨尔本湾建立的天极城殖民地则默默无闻,甚至没有多少公民知道他们这一群人的存在。只有军部每年会组织一批人从过来替换驻扎在这里的探险队员。天极城被探险队长程宏将这里的殖民地命名为天极城,但实际上连城镇都算不上,最多算是一个大型的村庄。程宏等人手持火枪介入了当地的部落冲突,虏获了数以百计的俘虏作为劳动力,用来开垦荒田、养殖牲畜。墨尔本湾的天极城开垦了万亩良田,还养殖了上千牛羊,当地的探险队员每个月都能够开荤。这种集中开垦农田和放牧的管理方式导致产量大增,周围不少土著部落都被建立的城镇吸引,并且前来贸易。尽管大洋洲探险小队每年带来的东西算不上是京城最先进的技术,但是仅仅是冶铁技术就足够让原始大陆上的土著目瞪口呆。生活在石器时代的大洋洲土著,直接跨越了青铜时代,接触到了更加先进的铁器时代。土著们发现铁制的武器无论是用于与其他部落的战争,还是用于狩猎,效率都大大提高。对付野外的猛兽时,铁器比石器更加致命。而拥有铁器的部落可以轻松打败普通石器部落。明白了铁器带来的好处的原始部落开始想方设法与外来者进行贸易,他们用劳动力、猎物、俘虏来交换铁器。程宏这批外来者还有原始部落十分渴望的东西更多的调味品、威力比铁器还强大的火器、木桶等实用工具。天极城成为了大洋洲东南部的核心区域,一些原始土著甚至将外来者的火枪和炸药视为神灵,而天极城成为了“神灵”之所在,他们将这里当成了圣地。当太平洋上合适航行的季风吹起时,又有一批船队从巴达维亚经过新几内亚海域、大堡礁来到墨尔本湾替换一批探险队员。“这里就是新大陆唯一的一座城镇。”踏上这批土地的新探险队队员看到犹如大村落般的殖民地,数百人的殖民地还不算大,就像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大庄园,还有不少牛羊。为了抵御海边的暴风雨,程宏带领的大洋洲探险队主要用石块建立堡垒和房屋,还建立长堤防止雅拉河在汛期和台风天气河水暴涨而淹没农田。“欢迎你们到来!”程宏等人见到了故乡的船只到来,齐聚到雅拉河的河岸边,在搭建起来的简陋码头迎接前来轮岗的探险队员。“太平洋上的风暴太危险了,我们有一艘船只被风暴打沉,十几个船员丧生……”这一批前来天极城换岗的探险队员就没有程宏他们到来墨尔本湾那一趟冒险走运,有一艘大船沉没,多亏其他船员的救援,那艘沉没的帆船上面的水手才没有全部遇难。程宏等人表情变得肃穆,他们这群人在大洋洲生存了超过三年时间,不时出海打渔和探索周围的岛屿、海岸线,知道太平洋的海上风暴有多么可怕,可以轻易地打翻大帆船。程宏一度想要跨越大海去发现地图上描绘的新西兰群岛,不过中途遇到了风暴损失惨重,不得不提前结束探险返回天极城。新来的探险队员有踏上新大陆的兴奋,又有失去同伴的悲伤,以及对自己是否能够在这片大陆上生存下来的担忧。按照军部的大洋洲开发计划,每一年都有一批人过来接替另外一批人返回本土,平均每个人居住三年以后就可以返回,并且得到一批优渥的补偿金。如果探险队员愿意停留在天极城开垦土地,也可以申请成为终身居民。目前天极城的税赋极低,类似于一个自治的大农村。“这次该轮到你们返回本土了,我们将接替你们继续建设天极城。我们这次还带来了地质专家和矿石专家,勘探附近的地形和矿脉。军部为了每年组织船队将补给品和人员派来这里,投资不菲,而目前天极城只能够做到自给自足而无法补贴财政。因此军部打算在这里开掘矿场,每年人员轮岗的时候顺便将这里的矿产运到巴达维亚。”接替程宏的新探险队队长对他说道。“如果开辟矿场并将矿产运到南洋,的确可以稍微弥补一下对于天极城补给的开销……”程宏说道。他还有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在大洋洲建立殖民据点最大的开销是找人来这里轮流驻扎的津贴补给,否则没有人愿意冒险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大陆居住。而想要弥补这样的开销,不远千里迢迢地从墨尔本湾采矿运到爪哇岛的巴达维亚似乎还不足够,除非勘探和开采的是金矿和银矿……其实程宏并没有猜错,军部之所以在这次轮岗的探险队员中加入地质专家和矿物专家,就是为了寻找墨尔本湾附近的金矿,用来弥补对大洋洲殖民据点的投入。“你们准备一下,在风向发生改变的时候就可以扬帆返回本土了。”新到来的探险队队长对程宏说道,“你在天极城坚守到现在,你们第一批探险队员除了决定愿意永久居住在这里的成员以外,就只剩下你们这些人,是时候返回故乡看一看了。”程宏摇了摇头:“我们还不想要这么快返回本土。在返回本土前,我们打算最后一次向东边的海域航行,确实找到地图上的新西兰群岛以宣示主权之后,我们再返回本土,不然我们觉得对不住第一次出发寻找新西兰群岛途中丧生的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