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的入海口,有一座本来很普通的县城因为海洋的开放而崛起,成为了一座日益繁荣的城镇。“本来松江府的知府衙门在华亭县,不过现在已经奉命搬迁往上海县。至元二十九年,松江府民物繁庶,于是当时元朝廷割华亭东北五乡立县于镇,因地居海之上洋,其名为上海。”楚凌云等人的使节团从广州府来到长江的入海口,此地接近最为繁荣的苏州城、杭州城、南京城。在黄浦江上有许多的大帆船,这些船只有些来自于东瀛、琉球、北方、夷洲、岭南、阿拉伯、西欧等地。凭借苏杭、南京等地的繁荣和长江黄金水道,无数的丝绸、茶叶从此地向外出口。“上海县位于长江入海口,想要不繁荣都困难。”楚凌云此次航行出使见识到的城市太多了,从西欧的伦敦到西亚的君士坦丁堡、非洲的亚历山大港、南亚的孟买、南方的广州府,这些城池有一些共同点,要么距离海洋很近,要么有大江大河,在大航海时代变得比以往更加热闹。部分存在感还不强的地区也得益于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像是大连湾、孟买七岛、加尔各答,更是从小渔村或者小山村变成了大港口。上海县不仅靠海,还位于长江的入海口,有着广阔的腹地,同时江南地区又是目前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因此楚凌云没有理由不相信上海县会崛起。“军主大人要我们将这里变成什么‘不夜城’,大规模地修建新建筑,因为黄埔江边有大片的空地。你们看那边,有大约1000人的施工队,他们在用机器和人力修建道路和新房屋。在松江府将知府衙门搬迁到上海县之后,就雇佣他们大兴土木。越来越多的商船进入黄埔进行贸易,不过上海县与苏州城、杭州城相比不但历史较短,而且建筑规模更是差的远了。”松江府的官员指着黄埔江一带热火朝天的工地,果然有许多工人正在进行施工,一座座砖瓦房、水泥房拔地而起。为了开发这块“新地”,楚云不但令苏杭铁路绕多一段距离,从上海县经过,而且还将部分人口迁移到这里,以充实这边的人口。江南地区过于繁荣,开一座单独的新城有利于平衡当地的力量,而且楚云在很早之前就成立了工会来制衡资本家。楚凌云并不知道他的父亲曾经在二十多年前和他的母亲说过要在这里建造一座不夜城。现在上海县已经有一点不夜城的雏形,不过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想要成为一座繁忙的城市可没有那么容易,还需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松江府的官员邀请他们在当地就餐,众人就在黄埔江畔的酒楼。他们很难想象将来此地的地价将会十分高昂。虽说松江府将知府衙门搬迁到上海县,江南的商人还是将目光放在了苏州城、杭州城、南京城,甚至是扬州城,鲜有人在此买地。而考虑了买地的人,也不想会一夜暴富。楚凌云边看着窗外黄埔江的景色,一边在心底嘀咕,他的父亲考虑的事情也未免太多了,而且似乎从很早之前就开始布局,以至于他此行见到的一切几乎都是他父亲带来的成果。这一次来到上海县匆匆一瞥,就要回到京城了。李晋德跟随着使节团的船只回到本土,他也来到开始崛起的上海县,不过没有和使节团待在一起,他在黄埔江上下闲逛。别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上海县的价值之所在,但是李晋德敏锐地察觉到上海县的重要。李晋德带着他的手下兜了两个时辰,他的手下饥肠辘辘,不禁抱怨:“掌柜的,您围着黄埔江转了两圈,这是打算做什么?”“这块地方位于长江入海口,而且有黄埔江的存在……最关键的还是松江府的知府衙门从华亭县转移到上海县,这是官府有意无意发出的一种信号。”李晋德想了一下,“我回去以后打算在此地建立一个帝国化工的工厂和货栈,并以工厂的名义先占着一块工业用地。将来如果这里发展起来,这块用地的地价可就没有那么便宜了。”虽然楚云严格限制个人进行土地购买,又禁止农业用地交易,但是他对工业用地的交易很宽松。一方面官府需要通过卖地来获取财政收入,另外一方面鼓励投资工业用地可以促进工业的发展。李晋德似乎是看好上海县的前景,打算在这里发展之前就进行投资。后来的事实告诉他这是一笔非常之划算的投资,上海县的工业用地地价在二十年后翻了十几倍。当然,在此时李晋德的手下都不怎么认为在上海县设立工厂和货栈是明智的选择。“掌柜的,上海县这里还是以水田和荒原为主,河滩也是一片泥泞。依我看,无论是人口还是经商氛围,隔壁的苏州城、杭州城那都是最好的选择。天下富商,无不在苏杭两城,可以说得上是富甲天下,就连掌柜您的资产都未必排到苏杭富商的最前列。当地又盛产粮食,苏湖熟而天下足。怎么想都是在苏杭设厂最好。”“对啊,以后掌柜在苏州城、杭州城设厂,闯出一番名堂,到时候还能够与当地那些号称富甲天下的苏杭商人一较高下。”李晋德的手下们更加偏向于投资苏杭,想到与苏杭的巨商进行生意场的较量,他们都不禁有些激动。“你们这些人跟了我这么多年还不懂得闷声发大财的道理,这些年算是白费了。”李晋德恨铁不成钢,“官府将松江府衙门搬迁到上海县,打算另起一城,为的就是平衡苏州城、杭州城和南京城的势力,当地肯定还有不少世家商人盘踞和垄断。何况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哪一座城市在刚开始不是一片山村荒野?只要官府肯认真搞,此地的前景不在苏杭、南京之下。”
第1822章 上海县的崛起(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