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第1637章国内的隐忧
毕竟想要指望那些大头兵在地方上主持政务,关心农忙水利之类的事情,是行不通的——队伍里的文盲实在是太多了。
他们如果不是不识字读不了书,当年也不可能把脑袋别在腰带上当兵打仗。
打天下需要这些人,但守天下,主持天下,却还是需要那些从知乎者也之中读出来名头的读书人。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所以,秦牧才会想着推动教育改革,将原本的程朱理学一刀两断,将“天地君亲师”打碎,将“三—民主义”深入人心,将平权的概念和想法让世人知晓明白。
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就没办法削弱老朱家的影响力。说不定什么时候一个不小心,就又会被这些势力卷土重来摘了果子。
只是教育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哪怕是最先接受教育的那些孩子们,想要正式得以任用,也都需要再过五年的时间。
而在这之前,大明的各地官府的维持,都还得仰仗这些士绅阶层培养出来的读书人。
宋应星固然是伟大的,说起他的成就,后世没有人不赞同,不佩服,无竖一根大拇指。
然而在当下这个年代,除了庄子固等切身感受到的人之外,民间方面对于老人的评价,其实是不高的。
毕竟这位老先生在当年的科考之中,屡次不中,到最后至多也只是一个举人的身份。而他在此后的年岁里,虽然最高做过五品知州,但在那些动辄祖上出过一二品大员或者干脆就是二品大员致仕退下来的大儒世家们看来,却也仍旧算不得什么大官。
庄子固等人想要按最高规格来厚葬宋应星,如果没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和身份,绝对是要遭到那些旧势力的士绅阶层反对的。
当然,如果秦牧在的话,这些人的反对是压根不敢发出来的。
但坏就坏在如今秦牧并不在国内,而是带着人去往澳洲了。
以庄子固史恒这些人的身份,强行执行国葬也不是不行,但反弹绝对不会小。
也是因此,庄子固才起意,想要请宫中的那位,来给宋应星赐一个名正言顺的名分。
一个足够镇得住人的名分。
听了庄子固的话后,史恒,张煌言二人立刻皱起了眉头。
“我们现在一直在致力的,就是要淡化那位的存在,淡化老朱家在民间的影响力。如果这时候,请他为宋老先生册封赐名的话,之前做的那些工作,可就前功尽弃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