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第1639章宣传
听了这话,董海宝嘿嘿一笑,明白过来。
他也不是傻子。
投机钻营的人,自古以来就有。越是这种时候,就越有这种人。那些自诩聪明的家伙,怎么可能不知道大家想要什么。到时候不知多少人要跳出来主动给宋应星往上捧呢。
虽然捧的太高容易摔着,但对于一个已经走了的人来说,自然是捧的越高越好的。最好能高到天上去,正好飞升成仙,位列仙班。
总而言之,这个会议过去之后。内阁这边的几位老大人都没有什么动作,只有史恒吩咐手下的宣传班子,向各地下发了一份有关宋应星生平事迹的文件。
这种操作,出自国防军的各地总督那是太明白不过了。
几乎在收到文件电报的第一时间,就开会号召所有人学习宋应星的事迹精神。
刚刚经历过战争疾苦年代的人,最懂得忆苦思甜,也最知道感恩戴德。
各地总督府立刻向下深入,前往各乡各镇,大肆宣传宋应星的生平事迹,讲述老先生这一生为大明所做的贡献。
抛开其他因素不说,就是在秦牧带领的大明国防军之前的那些年里,宋应星为大明所做的贡献,就已经值得称赞了。而当老人成为帝国科学院的院长之后,每一次技术变革和新产品的问世,都有着老人的身影在。
火车、水泥、农业耕种灌溉、配种、蒸汽机、纺织机改进……涉及民生的方方面面。
一些高深点的数学建树,在普通人的眼中,或许还比不上他们田里庄稼的增产……而偏偏宋应星做的,高的成就也有,低的成就也有。在这些宣传之中,总能找到一个宣传的点,来触动那些学习的人的内心。
普通农民,会感激老人在农业上的贡献;稍微有点学问的人,会对老人数算理学方面的成就赞不绝口;经商的商人,也会感激老人提供的那些增加生产效率的工具……
总而言之,方方面面,三教九流的人,都经过这一系列的学习了解,认识到了老人为他们做的贡献。
民心似水,不是不知冷暖的。
不需要庄子固这边的官府众人怎么多说,地方上的那些小民百姓们,就已经自发的对老人歌功颂德起来。
不知多少人,自发性的星夜兼程,从各地赶往京城。
而且,今时不同往日,因为有了铁路的出现,哪怕是偏远地区的人,也能坐着火车,用三五天的时间抵达京城。
万民朝贺的胜景,第一次出现在了大明的土地上。
山南山北,山东山西,淮南淮北,江东江西……凭借着大明构建的铁路网,五湖四海的人,都坐着火车,前往京城。
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有超过十万人的百姓,从不同的地方,从各自的家乡来到了京城。
一顶顶万民伞出现在京城内外的大街小巷上,出现在长亭古道旁,出现在每一个大明人都能看到的角落里。
偌大京城,拥挤不堪。全都是要求见老人最后一面,祈求为老人送一程的大明底层百姓。